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前三季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发布核电投产规模创新高

 2021-04-08 14:41:10  来源:互联网 

10月30日,中电联发布了前三季度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其中,核电投产规模创历年同期新高,发电量高速增长。新投产5台核电机组,9月底全国核电装机2414万千瓦,在建规模2769万千瓦。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32.4%,设备利用小时5525小时,同比增加19小时。

前三季度,受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同比增长0.8%;第二产业用电同比下降1.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增速同比分别下降7.8%和6.4%,是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的主因,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比重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电能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7.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效果;居民生活用电增长4.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新增发电装机创近年来同期最高,9月底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13.85亿千瓦,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高速增长,火电发电量持续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幅扩大。全国电力供需较去年更为宽松、部分地区富余,运行安全稳定。

预计四季度电力消费需求总体与三季度大致持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不超过1.0%。全年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4.7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至35%左右。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更为宽松、部分地区过剩,全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低于4400小时,回落幅度较大。

一、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状况

(一)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第三季度降至2009年三季度以来季度最低水平。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及工业生产增长趋缓,特别是部分重化工业生产明显下滑的影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产能过剩矛盾相对突出的粗钢、生铁、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1%、3.3%、4.7%和7.5%。二是气温因素影响。据国家气象部门监测,一季度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5月下旬至7月中旬、9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上年同期偏低,影响用电负荷增长。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影响。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电能利用效率提升。四是电网线损率降低影响。前三季度全国线损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拉低全国用电增长近0.3个百分点。电力消费主要特点有:

一是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和0.5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量大幅下降是主因。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1.0%和0.9%,是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同比下降2.2%,各季度增速降幅逐季扩大,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7.8%和6.4%,同比分别回落9.6和13.7个百分点,两个行业合计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137.8%。若扣除这两个行业,则全社会用电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分别增长0.8%和0.9%。

三是第三产业用电保持中高速增长,信息软件业用电延续高速增长势头。第三产业用电同比增长7.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较快增长充分印证了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已经成为当前稳定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5.1%,延续高速增长势头;住宿和餐饮业用电增长3.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中速增长,增速同比回升。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4.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国家惠民生、保民生政策效果显现。

五是东中部用电量回落幅度较小,东北地区用电量负增长。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8%、0.3%、1.9%和-1.8%,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6、1.4、4.9和4.0个百分点。

(二)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高速发展,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9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13.85亿千瓦,同比增长9.4%。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0.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7.7%。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2972小时,同比降低232小时。电力供应主要特点有:

一是水电投资连续两年下降,水电发电量先增后降。水电投资不足2013年同期一半。9月底6000千瓦及以上水电装机2.74亿千瓦,全国主要发电企业常规水电在建规模萎缩至2400万千瓦。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5%,上半年各月大都保持10%以上增长(除5月份外),下半年连续3个月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2639小时,同比减少84小时。

二是并网风电、太阳能装机及发电量高速增长。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0885万千瓦、同比增长28.3%,发电量同比增长23.5%,设备利用小时1317小时、同比降低23小时。全国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3392万千瓦,同比增长61.4%,发电量2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0%,设备利用小时996小时。

三是火电新增装机较大,火电发电量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降幅扩大。新增火电装机3955万千瓦。9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装机9.47亿千瓦(其中煤电8.55亿千瓦),同比增长6.8%。前三季度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2%,设备利用小时3247小时(其中煤电3330小时)、同比降低265小时,连续20个月同比降低。

四是跨区送电低速增长,省间输出电量同比下降。跨区送电量同比增长1.0%,同比回落13.4个百分点。跨省输出电量同比下降2.6%,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南方电网区域西电东送电量同比增长12.5%。三峡电站送出电量同比下降13.6%。

五是电煤供应持续宽松,发电用天然气供应总体平稳。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充足,电煤供需总体宽松。全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天然气发电供气总体平稳,因气价偏高和补贴不到位,部分天然气电厂仍然持续亏损。

(三)全国电力供需较上年更为宽松、部分地区富余。东北和西北区域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北、华中和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部分省份富余,华东区域供需总体宽松,但省级电网中,山东、江西、河南个别时段存在错峰,海南8月前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二、四季度及全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全年电力消费增速低于上年。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冬季气温、上年四季度高基数以及电能替代等因素,预计四季度电力消费需求与三季度大致持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5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不超过1.0%,低于上年。

(二)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超过53%。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超过14.7亿千瓦,同比增长超过7.5%,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5%左右。

(三)四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更为宽松、部分地区过剩。预计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北、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省份富余,华东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0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低于4400小时,降幅较大。

三、有关建议

(一)研究编制好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工业“十三五”规划。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电力消费从高速增长向下换挡为中速甚至中低速增长。在电力供需宽松、部分地区过剩的环境下,要实行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重,着力推动电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主要从外延式扩张转变为主要依靠创新和深化改革来推动。建议,一是做好新常态下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三大特点,总结历史数据,分析国际经验,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与电力需求增长的普遍规律,顺应电力需求增速换挡大势,实事求是做好“十三五”及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二是科学统筹确定非化石能源发电发展规模,加快提高国家电气化水平。按照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国家确定的2020年和2030年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和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科学统筹确定非化石能源发电发展规模,稳步推进电力绿色化转型和安全可靠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需求。同时,加快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领域推广实施电能替代战略,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三是坚持电力统一规划,着力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立足电力行业全局,统筹规划水电、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新能源发电以及电网发展目标、结构和布局,优化配置好非化石能源发电品种,优先发展水电和核电,提高新能源发电发展质量,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推进电网智能化,着力提供用得起(即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可促进国内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绿色电能。四是统筹电力发展与改革,稳妥有序深化改革。严格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要求,及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或办法,积极有序推进试点,稳妥推进改革。在强化国家统一电力规划下,稳妥有序探索通过公开市场招标择优确定投资主体制度,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严格控制电源开工规模,优化增量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在电力需求增速向下换挡和全国电力供需宽松、部分地区过剩的情况下,发电装机容量受建设周期影响还将延续高速增长,未来2-3年电力供需将延续过剩。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用电负荷峰谷差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快速上升使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明显不足,造成煤电利用小时持续下降和电力行业发展质量、效益下降。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任务重,还需要电力行业通过“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来实现行业提质增效和稳定经济增长双重目标。为此,从“做优增量”上看,一是严格控制电源新开工规模。结合当前及“十三五”期间电力消费增速向下换挡的实际,科学确定和严格控制新开工投产规模,消化好现有过剩能力,使全国电力供需从更为宽松、部分地区过剩加快转变为总体平衡。相关政府部门既要严格控制煤电开工规模,也要适当控制具有明显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开发节奏,以避免过快发展造成发电能力过剩加剧、行业资产利用效率下降、国家财政补贴能力不足加剧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上调压力加剧。发电企业在煤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要提升风险管控意识,控制好煤电项目开发建设节奏,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二是提高调峰电源比重。在严格控制电源开工规模情况下,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加强光热电站政策研究和加快示范项目建设,提高电力系统调峰电源比重,加快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以提高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行业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是增加水电和核电开工规模。相比风电和太阳能风电,水电和核电不仅同样具有良好绿色低碳性能,还有发电成本较低和发电容量效用高的比较优势,在严格控制电源总开工规模情况下,可适度增加开工这两类项目规模,为拉动和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电力结构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保障电力中长期安全经济供应发挥作用。四是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外送电通道建设以及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要着力解决电源电网不协调问题,加快跨区跨省电网通道建设,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国家能源局《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等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加快组织研究编制配电网专项规划和出台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电网企业加快有序实施规划,做到规划落地、项目生根、政策见效,实现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和促升级目标。

(三)远近结合、多措并举,着力“调整存量”,加快解决好“弃水”、“弃风”、“弃光”和产能过剩问题。要从行业全局来统筹调整存量,加快解决好“弃水”、“弃风”和“弃光”和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要强化电力统一规划,真正做到各类电源之间、电源电网之间相协调,区域布局及项目与消纳市场、配套电网以及调峰电源相统筹,健全国家规划刚性实施机制;另一方面要调整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近中期优先鼓励分散、分布式开发。同时,要采取应急措施,包括:一是建设跨区跨省通道。结合规划提出云南、四川和“三北”等可再生能源基地的跨省区消纳应急输电通道工程,尽早核准和建设。二是严控电源开工。严格控制电力富余较多以及“弃水”、“弃风”和“弃光”严重地区的电源开工规模,集中消化现有过剩能力。三是创新探索消纳新途径。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15〕2554号)要求,大胆探索创新,努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总结经验后推广。特别要高度重视冬季北方供热与风电消纳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加强各类机组协调调度,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础上,积极探索风电清洁供暖工作,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四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增供扩销。加快建设和利用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有序开展电力交易,发挥价格在市场调节和分配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既能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促进企业生产,又能做大电量市场、通过激发消费量来解决电力设备利用率下降问题,实现交易各方利益最大化。同时,要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实现电力增供扩销。

(四)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实现稳增长、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贯彻落实到位,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顶层设计,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济、经济合理”的要求,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做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各级政府要将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纳入配电网专项规划,在用地保障、廊道通行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统一标准规范。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完善有关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维护管理的标准。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建设改造充电基础设施,健全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的产品认证与准入管理体系,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加快修订出台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标准,积极推进充电接口互操作性检测、充电服务平台间数据交换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实现充电标准统一。三是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创新商业合作与服务模式。通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合理价格机制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营。立足于“互联网+”平台,树立网络思维,把充电设施网、电动汽车网和电力网深度融合,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产业链创新和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四是电网企业按照配电网规划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确保电力供应满足充换电设施运营需求。

(五)依法科学安排煤电超低排放改造。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实施,电力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下降,2014年电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分别较排放峰值下降了54%、38%、76%。GB13223-2011标准已经是世界最严标准,在此之上进一步要求超低排放改造,建议,一是需要高度重视超低排放改造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并将行政要求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二是在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要统筹协调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的时点,因地、因厂、因煤制宜科学选择技术路线,科学安排合理改造工期,保障电力热力的供应和环保设施的改造质量。


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与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办“2015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暨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年会”,详情请点击
http://www..com/subject/show_940.html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