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日臻完善循环型工业、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广泛推广,各具特色的区域循环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循环型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利用为重点的多种方式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以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的水和污泥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废旧物资和典型废弃物为重点的可再生、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一)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建立
1、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全面完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农业 领域循环经济成效明显。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省保留的 5815个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智能化防控设施建设,并纳入当地环保或“五水共治”监管平台。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高水平利用工作, 全省使用有机肥 111 万吨,沼液资源化利用 861 万吨,畜禽粪污综 合利用率达到 97%。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省推广测土配方 施肥 3200 万亩次,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 2.27 万吨;推广病虫害统 防统治 778 万亩,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 1658 万亩,高效环保农 药普及率达 85%以上,农药减量 605 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 置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 4445 吨。大力推进秸 秆资源化、产业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3.35%。
2、循环型工业体系加快形成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 浙江行动纲要》,积极推行绿色制 造,2017 年我省共创建 20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9 个国家绿色设 计产品,2 个国家绿色园区,1 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轻量模块化产品绿色设计平台建设与系统集成项目等 6 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加 大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淘汰力度,2017 年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 乱差”企业(作坊)4.7 万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 2690 家。10 个传统制造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近 5 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化纤、化工、造纸、有色金属加工、橡胶塑料制品、服装、纺织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达 80%以上。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工业节水,2017 年公布了 652 家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和 436 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继续推进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3、循环型服务业全面发展以专项行动和试点示范为载体,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环境服务业飞速发展,环境服务从业法人单位 661 家、营业收入达 372 亿元,浙江浙企投资环保产业基金试点项目、纺织业污染治理社会化服务(第三方)委托运营试点项目等国家级环境服务业试点建设推进顺利。交通运输业向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转型。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共节约标准煤44 万吨,实现燃料替代量 30 万吨标准油,发展综合交通,更替能源、倡导节能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港口岸线资源,打造绿色智能交通。持续加强旅游企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作,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建设,积极推进绿色旅游饭店创建与提升工作, 2017 年浙江饭店业申报与复核饭店数量达 400 余家,在全国饭店行业 处于领先水平。
4、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17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出预计达到 9000 亿元左右,规模以上节能环 保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4%,高于同期 4 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领域加快发展,同比分别增长 57.6%、33.0%、21.7%。优势行 业和产品市场影响继续扩大,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产能占全国 1/3 以上,环保产品生产规模位列全国第二,环保服务业产值位列全国第四。技术水平支撑高端制造,环境监测、大型电除尘、垃圾焚烧、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效节能照明、脱硫除尘、海水淡化等技术装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二)循环型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1、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
针对我省区域经济以块状经济为主但层次不高的特点,以有效投资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传统产业。2013 年省政府办公 厅印发《浙江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作方案》(浙政办发〔2013〕 146 号),开始以园区循环化改造、政府投资补助为抓手,推动一 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截止 2017 年底,全省已有 68 个省级以上 园区(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其中国家级园区 20 个,省级园 区 48 个,分别占国家级园区的 70%和省级园区的 57%,超额完成 国家和省政府考核目标,有力支撑了我省块状经济绿色发展。
2、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位居全国前列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于 2012 年启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 作以来,我省已成功争创六批共 11 个国家级试点园区。截止 2017年底,各试点园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循环化改造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各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供了典型经验。台州临海(医化)、绍兴滨海(印染)、衢州(氟硅)等较早实施循环化改造的地方,入园企业效益明显提升,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降低,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样板。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生态合成革产业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投资完成率达 53%,推动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浙江吴兴工业园区以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升和长三角“互联网+高 端制造”为重点,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 59%和 83%,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取得较好成效;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以染料和医药化工、纺织印染和新能源行业为重点,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 44%和 20%,园区大中小循 环基本构建。
3、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成效显著 自 2014 年以来,我省已确定五批共 40 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 造示范试点(不含宁波地区),其中已对前五批 32 个省级试点园区安排拨付了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各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在污水集中处理回用、废气第三方治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批成功模式;在再制造、废旧纺织品利用等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方面研发出系列实用技术;在资源产出率等统计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等方面探究出新方法。园区资源产出率明显提高,单位 GDP 能耗、 水耗大幅降低,环境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三)加快构建清洁环保的能源体系
1、全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抓重大项目,完成重点能源项目投资 700 亿元。三门核 电一期 1 号机组已经基本具备首次装料条件;三门核电二期、三澳核电一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长龙山抽蓄项目进展顺利,宁海抽蓄、缙云抽蓄获得核准;普陀 6 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舟山 LNG 项目主体工程完成 80%,宁波 LNG 二期、温州 LNG 已核准。甬台温、金丽温管道项目工程已具备通气条件,全省主环网基本建成。二是抓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 截至十月底,全省累计并网家庭屋顶光伏 15.8 万户、装机容量 890 兆瓦,均居全国第一;加快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甬台温输气管道工程已投产通气,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除青田段外均具备通气条件,新增 8 个通气县(市、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 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378 座,新建公用分散 充电桩 6930 个,全省主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 三是抓专项行动,全力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通过“电能替 代”、“煤改气”等推进煤炭减量替代,2017 年我省煤炭消费总量低 于 2012 年水平;全力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专项行动,8 台 共 409 万千瓦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部完成。全力实施 高污染燃料五炉淘汰改造专项行动,累计淘汰燃煤锅炉 45276 台, 完成 98.7%,其中禁燃区完成 100%。
2、全力推进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
预计全省单位 GDP 能耗完成下降目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3.7%左右。
一是抓目标责任制落实。省政府印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能源“双控”工作推进会,并与各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面部署 落实能源“双控”工作。制定了“双控”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 对各市 2016 年能源“双控”和煤炭减量替代考核评价工作,并通报公告了考核结果。针对严峻节能形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工作全力完成目标任务的通知》,推动宁波、台州等 5 个地市进行高耗能项目限批,推动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二是抓重点节能举措落实。制定发布了《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指南》(2017 年版)。严格节能审查,强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做好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的推广应用,推进数据中心能效提升。推动落后用能淘汰,腾出用能超过 120 万吨标准煤。开 展了对 11 地市目标完成情况专项督查。三是抓节能监察执法。制 定印发 2017 年全省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监察重点用能企业(单位) 1359 家,完成 122%。对 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12 月 5000 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全省所有水泥企业 2016 年产品电耗进行核查,落实水泥行业阶 梯电价政策,推动水泥企业节能降耗。
3、全力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和示范创新
一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节能审查等行政许可事项 “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查工作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同时,积 极推进区域能评改革,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区域能评工作指南》和省级区域能评负面清单。二是推进用能权交易,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函》要求,编制上报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控制高耗能项目准入和高耗能落后产能的淘汰,推动节能目标完成;同时,非金属制品等行业企业初始用能权确权规范正在加紧编制。三是加快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推进温州、台州、宁波、秀洲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和龙游、景宁、温岭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支持清洁能源示范县(镇)建设,财政安排 9000 万元资金,已培育了 18 个清洁能源示范县、21 个新能源示范镇。
三峡新能源取得河南省卫辉市200MW光伏项目备案,4月10日,三峡新能源河南分公司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开发的首个项目——卫辉市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取得卫辉市发改委备案。卫辉市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位于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太公镇、安都乡及狮豹头乡等乡镇,规划
凯豪达或中标中广核新能源吉林白城风电项目储能制氢示范工程,中广核新能源吉林白城风电项目储能制氢示范工程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已于近日结束,公示期为4月9日-12日。根据公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深圳市凯豪达氢能源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438万元;第二位的是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
7家企业已签约!贵州义龙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3月29日,2021年贵州省新能源装备制造招商引资会在贵阳召开,国内外54家新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优强企业参会;3月31日,义龙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推介会在兴义举行,国内近30家新能源领军企业参加,7家新能源
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目标:5年内新能源装机力争达2000万千瓦!,4月12日,随着射阳龙源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盐城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004.76万千瓦,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的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市委书记戴源出席主题推介活
狂飙的一季度:央/国企“圈地”竞赛 84GW+光伏、光储、风光储项目签订,2021年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正在时代机遇之下急速狂飙。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仅2021年一季度,华能、大唐、三峡、晋能、嘉寓集团、甘肃光热发电等30家企业已签约55个涉及光伏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
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完成海上升压站主变起吊安装,4月10号晚23:30,历经2小时30分,由三峡上海院承担总承包的江苏大丰H8-2海上升压站2台主变压器顺利完成起吊安装就位作业,标志着海上升压站上部平台建造向主体结构封顶、具备出运条件迈出重要一步,为确保年底项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