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文/东方亦落
说起区块链,我们通常会想到与金融有关的词汇,甚至因为受一些不当营销和噱头的影响,区块链在一些人的眼中早已和“骗局”关联起来。但实际上,区块链的应用远不止如此狭隘。
9月24日,东北首家集成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通过云区块链服务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向医生发起图文或视频问诊,或是完成在线处方、在线支付、药品邮寄的全流程就医服务,免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之后医院还会在区块链技术的辅助下进一步完善检查、检验项目等功能,并实现在线检查项目预约。
可见区块链在医疗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其作用还不止于此。 今年的抗疫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但疫情期间由于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大幅增长,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数据孤岛等。
公开资料显示,全中国每天的就医人数高达2000万,然而医生的数量只有大约400万,其中20%的医生一周的工作时间超出80个小时,因为医疗专业培养人才的周期非常长,所以造成了这种不平衡的状态。
以前有媒体做过统计,中国普通门诊医生平均每天接诊70人次,按照8小时工作制,每人次平均6分钟,专家门诊平均每天接诊30人次,每人次平均12分钟。但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患者之间完全无缝衔接,并且医生在8小时之内一分钟也不能休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医生成为猝死率最高的职业之一。
另外,中国医疗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优质的资源都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医生超负荷工作;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条件落后,医术水平也落后,难以给患者提供及时而准确的救治。
医生也是人,高强度工作也会疲惫,有时无暇顾及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如此一来,医患矛盾加剧,频频发生的伤医事件曾一度让中国的医患关系达到冰点。
数据信息不对等、医院之间数据不互联互通、患者不信任医生......这些缺陷都亟待解决,否则会出现更严重和恶劣的后果。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恰好能够“对症下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区块链可通过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与集体维护等措施,促成新的信任机制,有助于数据更合理地流动和配置,其对应的技术架构和方案也能启发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其他行业。
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医疗”的应用也有典型案例:IBM的沃森健康与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了两年合作开发协议,内容是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共享健康数据,改善公共健康状况;谷歌与英国医疗卫生系统NHS签订了基于区块链的协议,让医院、NHS和病人三方都能实时跟踪病人所产生的个人医疗健康数据。
对于医疗体系,区块链可解决很多问题。 例如身份的唯一识别性问题,把个人的生物信息放在链上,构建一个全民唯一的健康链。对于数据安全,患者害怕在医院里存档的数据被篡改,而区块链上的数据都能成为“法律存在”,从而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可以看到,区块链在医疗领域乃至许多领域都能发挥很大作用,所以对区块链是“噱头”、“骗局”的误解也该融化了。 目前虽然还没有真正实现广泛的应用,但区块链与医疗结合绝对是靠谱的。在未来,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区块链能够使整个医疗体系变得更好。
北京时间1月2日晚间,来自bitcoin网站的数据,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已突破3.1万美元,总市值超过5800亿美元,是百年品牌可口可乐市值的两倍。
11月13日,家谱链主办的“2020区块链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应用‘家谱链’交流会”在高交会现场圆满举行。家谱链展示了“区块链赋能文化产业应用”最新成果,引起热烈关注与反响。
杭州未来科技城,2021元旦假期刚一结束,区块链产业园的打工人们便反常地急切回到工位,热火朝天讨论起比特币涨势,炫耀自己的数字钱包,仿佛梦回2017,一枚比特币价格首次超过一盎司黄金的时间点。
比特币于2020年12月17日刚刚迈过20000美元门槛,现在已经突破了30000 美元,而在2020年1月1日,比特币的价格为7199.8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