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超级高铁成为现实还很遥远 需应对诸多挑战

 2021-04-08 15:19:10  来源:互联网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在图纸上,超级高铁的设想听起来非常诱人。将时髦的乘客舱放在真空密封管道中,然后利用磁悬浮技术推动其在没有任何摩擦力的情况下飘浮前进,时速可达1287公里。你可能认为这种设想很容易成为现实,毕竟上海高速磁悬浮列车已经开始运行。

  超级高铁可以缓解车辆拥堵的高速公路动脉系统,代替那些横贯大陆的老化铁轨,通勤时间将大大缩短,化石燃料也将被大量节省下来,谁会不喜欢这种技术?然而技术和运输专家表示,要想将超级高铁从科幻小说中幻想变成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的产品,需要涉及到财政、后勤等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建造超级高铁的成本(在洛杉矶和旧金山之间建造563公里长的超级高铁估计成本需要60亿美元以上)、技术要求(密封管道必须是直的,且处于真空状态才能保持高速运行)、实用性(短途通勤没有任何意义)、舒适性(如果让人觉得好像坐着过山车在隧道中穿行,很多人可能不喜欢这种交通方式)。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教授、磁悬浮技术专家拉尔菲·霍利斯(Ralph Hollis)说:“我感觉现在超级高铁企业有点儿过于自吹自擂,以便能够帮助其筹集更多资金。”他担心的问题包括:鉴于加州地震不可避免地将引发地质变化,无缝焊接的真空管是否能够保持真空状态以便维持高铁的高速?接近超音速行驶是否会对乘客造成心理影响?霍利斯说:“许多不同的事情必须考虑到,包括商业、法律以及技术上的东西,只有演示还远远不够。”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超级高铁初创企业Hyperloop One最近在内华达州沙漠中进行了测试演示,成功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其车厢在轨道上推送出100米远。该公司计划到今年年末建造长达8公里的密封轨道。此外,Hyperloop One上周宣布与俄罗斯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建造横跨亚洲的“新丝绸之路”。

  Hyperloop One已经在超级高铁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已经筹集到9000万美元资金,投资者包括GE Ventures、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等。其竞争对手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也已经于3月份宣布,未来的乘客舱将在斯洛伐克首次亮相。

  我们想要超级高铁吗?

  超级高铁面临的最大阻碍或许就是人们的认可,它可能被视为高速铁路的加速版。鉴于其规模,美国目前仅有一条高速铁路在运行,即全美客运铁路公司Amtrack沿着东北走廊运行的阿西勒特快(Acela Express)。英法等国也都有高速铁路,分别是Eurostar和TGV。

  2008年,加州选民投票赞成斥资100亿美元建造旧金山到洛杉矶之间的高速列车,就像日本的新干线。但这项计划至今还未取得太大进展。这项工程斥资680亿美元,使用替代的磁悬浮技术,在数十亿美元的联邦资金资助下,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在繁琐的土地收购交易和各种诉讼纠纷困扰下,目前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全国铁路乘客协会发言人吉姆·马修斯(Jim Mathews)表示:“在这里启动磁悬浮浮列车的设想非常棒,但美国是实行这种技术的陌生国度,这里大多数人认为高速铁路打了水漂。”马修斯说,他不会去赌3年前还是白纸上的概念的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超级高铁是否能取得成功。他并非唯一怀疑超级高铁的人,特别是在美国。

  哈佛大学基础设施与城市化问题教授约翰·麦康柏(John Macomber)说,他依然不清楚为何超级高铁会比火车或飞机更有价值,他知道速度很重要,但飞机速度并不慢于超级高铁。麦康柏认为,超级高铁的设想很吸引人,但很可能是个赔钱的命题。它最初很可能出现在渴望尝试新东西的海湾国家,在那里可以证明这项技术概念的可行性,但成本绝对不菲。而在美国,很容易对已有系统进行改进,人们可能更喜欢无人驾驶汽车,而非超级高铁。

  即使高速铁路激发起很多人的兴趣,但投资者们似乎正临阵退缩。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初创企业American Maglev已经研发出小型磁悬浮列车,很快将在奥兰多市进行测试。但是首先,当地政府需要在这种新通勤方式与传统火车进行对比。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莫里斯(Tony Morris)说:“我们的磁悬浮列车比传统火车节能60%,尽管我们认为磁悬浮时代已经到来,可是人们决定是否建立新路线时并非总是只考虑风险。好消息是,这是新技术,但同时也是个糟糕消息。”

  Hyperloop One首席执行官罗布·劳埃德(Rob Lloyd)对于许多人认为其努力最终将会打水漂毫不担忧,宁宣选择提前行动。它的重点是研发概念的可行性,以吸引拥有资金和渴望的投资者帮助建造超级高铁。该公司正在全球许多城市进行可行性研究,然后很可能通过传统项目融资方式建造新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

  对于高昂的成本代价,劳埃德指出,Hyperloop One很可能专注于通过现有货运系统产生收益。该公司甚至已经草拟提议,即货船在长岛外面的漂浮船坞卸下集装箱,并在岸边等待超级高铁客运舱到来,从而释放出目前城市扩张占据的港口,以建造更有利可图的海滨房地产设施。

  劳埃德说:“我们将努力创造新的规则,因为超级高铁将是全新的运输系统,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使用方式。我们没必要将自己视为现有运输模式的竞争者,实际上我们可以合作互补。”

  光滑的快乐之旅OR呕吐眩晕之旅?

  如果我们突然坐上超级高铁,坐在这种没有窗户的管道中以超音速的速度前进,感觉会如何?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霍利斯描述了在上海乘坐磁悬浮列车的体验,其时速可达近500公里。他称,由于天气导致管道扩张和收缩,坐上超级高铁就像乘坐在颠簸的飞机中。此外,超级高铁的密封管道必须像箭头那样笔直,否则曲线所产生的减速将导致乘客“东倒西歪”。

  Hyperloop One的超级高铁系统采用逐渐加速设计。劳埃德说,在最初加速的90秒和最后加速的90秒,乘客可能体验到本田思域轿车并入高速公路相似的重力。霍利斯表示,1G重力(相当于1个人的体重)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某人在乘坐过山车,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喜欢乘坐过山车。

  交通变革不可避免

  无论超级高铁是否能够成为现实,交通领域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随着人口膨胀和老龄化,艾森豪威尔总统60年前规划的高速公路系统已经不足使用。据交通数据公司Inrix统计,在洛杉矶,通勤者每年要在交通方面浪费81个小时。全国安全委员会报告称,2015年交通意外致死人数上升了8%,达到38300人。

  非营利交通宣传组织Trips政策与研究主管洛基·莫雷迪(Rocky Moretti)表示:“未来交通对移动性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婴儿潮一代不再想要自己驾车。”美国各州主管交通的官员已经于今年春季召开会议,探讨如何解决这些挑战,他们认为应该最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关注科技公司和汽车企业在无人驾驶汽车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莫雷迪说:“我们看到交通运输行业将发生许多变化,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但最大的需求不是令交通系统更快,而是要更加安全。”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