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中国城市河流的主要功能基本上都被防洪绑架了。工程师们修堤坝、建水闸,尽可能地将河道裁弯取直;只有一件事常常被忽视,那就是河流的生命。
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用地匮乏,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河道。用堤坝的方式缩减河道宽度,利用堤坝来解决雨洪期河流的行洪问题,成了城市河流的宿命。那些高高大大的堤坝虽然保障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却使河流失去了生命,成为了一条条混凝土水渠。河流失去了原来属于她们的领地,没有了呼吸的空间,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我国大多数城市现在都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困局:名义上的“母亲河”,实则是一条条丑陋的、毫无生命力的泄洪渠。怎样让城市河流焕发新的生 命力;在保障防洪的同时,又能够使其回到真正健康、可呼吸的河流?这是我们现阶段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河流的生命首先来自于清洁的水源。河流无论大小都是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雨水及地下水溢流汇聚而成。除了那些空间污染 特别严重的地区,天上降落的雨 水原本都是干净的;落到地面后,如果地面污浊,雨水就会带来污 染物渗入地下,汇入河流,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面源污染。农业、工业、城市街道都是面源污染的 重要来源。
居民的生活污水、工厂和医院的废水是构成污水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过去因为环境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此外很多城市的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合流,也导致了原本干净的雨水受到了污染。这些都增加了水处理的难度。
一、治理河流生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流域内污染源的控制范围。
河流的水质状况依赖于我们对周围污染源的治理。从截污管网的设置、污水处理厂的提档升级,到生态湿地系统的建立等等,都应该有效地阻止污水直接汇入河流。
2、建立源头水源涵养林。
大部分河流都发源于边远的山区。 由于森林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急剧下降。失去涵养能力的河流就会出现雨季洪水 泛滥、旱季干枯缺水的局面。因此, 要有源头治本的意识,要从森林恢复入手治理洪涝干旱,这才是 根本的源头,而不是无休止的加 高加固河堤。
3、要使城市雨污分流。
城市雨水和污水合流使得污水治理难上加难。对于一个年降水量 1000mm的城市,按 100平方千 米的市域面积计算,每年的降雨 量就是1千万吨!不算城市外部汇入的水量,这一千万吨的水,如果弄脏了,要经过处理就要建 100个10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 这是一个很令人恐惧的数字!而 实际上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效 率还很低,通常是劣五类进去, 劣五类或五类水出来。能达到三、四类水质排放标准的很少。我们无需再进一步赘述雨污分流的重要性。基本上可以说,任何地方都要考虑雨污分流。
4、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每个地方的污染状况都不同,需要设计相应的解决办法。污水厂的设置是分散还是集中, 要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污染物的种类、地方经济能力来确定。总的原则应该是简单实用,且经济高效。通常我们的工程师不太擅长 打破常规的创造性规划:从空间综合规划上入手去解决洪涝问题, 而不局限以针对问题为导向,就事论事的工程思维。事实上,合理的空间规划,通过分洪、滞留、调蓄是更生态、更有效益的防洪抗旱方式。
二、河滩生态的保护在于减少人为干预
有了清洁的水源,不等于我们就有了河流的生命。一条河流少则几公里,多则上千公里,其生命的张力既是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动态历程。河流经过的每一片土地都应该充满生命的期待和无尽的遐想;每一次潮涨潮落都孕育着生命;每一个激流险滩都是鱼儿和鸟儿们的欢乐家园, 也是河流的生命乐章。河床是河流赖以生存的空间;其中河滩湿地得以保护、重建,符合生态规律是河流生态的第一要素。
那些把河滩城市公园化,伤害生态河滩湿地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城市中最能实现“荒野” 景观的地方就是河滩。每年的洪水涨落都会造就一些滩涂湿地景观。如果我们不去干预,便在无形中产生了不可多得的城市“自然”景色。虽然它没有彻底脱离人工干预,但也难能可贵。
三、河流的生态应与文化交融
人类逐水而居造就了无数的 滨河城市、村庄。河流的生命与人们生活紧密交织,成为不可分 离的一部分。创造生态宜居、繁荣美丽的滨水景观,也就成了河 流新的生活方式。河流的生态当 然不排斥人的活动。过去多少代 人类的文明发展也没有践踏、破坏河流,只是近代才出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世界多地不乏城市与河流相交辉映的案例,很是值得我们用心借鉴。
做好河流生态景观的原则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1、河流治理不是单纯的水利,也不是单纯的景观。河流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将水利、 水生态、景观规划、旅游、经济、 城市管理等协调到同一个平台上,有效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河流基本上都是跨区域、省份,有的甚至跨国界的。因此区域间或国家间的合作极其重要。流域的生态连续性是河流的基本特征。地区间协调好经济利益, 共同维护河流的生态才可能保障 河流的生态安全。
3、治理河流需要多方协调也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城市河流,更多的是与规划、景观空间结构相关,需要通过设计去解 决水利、水生态问题,而不是依 靠工程处理等老思路,对水进行围追堵截。例如通过分流、蓄洪解决洪水问题;通过低影响开发的手段解决干旱、枯水期缺水的问题。
四、避免将城市“母亲河”演变成城市泄洪通道
我们急需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全面系统地从空间规划上找出路。
当城市中只有一条受到建筑 挤压的河道时,雨季大量的洪水从城市中通过,势必要修建很高的堤坝。河越窄,坝越高,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过水断面是计算出来的,在河床不够大时,就要加高堤坝,这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可是我们的规划师们如果建立一些支流来分散主河道的承载能力,使洪水到来时可以进行分流,既可分担主河道的承载能力,又可为城市增添新的水系景观,同时为补充地下水源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雨水通过这些支 流进行分散,洪峰期的水位就会下降,堤坝也就可以降低或完全 去掉。河岸就可以建成生态的驳岸。水生植物和动物就可以在此栖息、生存,形成一个真正生态的水廊,成为与市民互动的河流。
河道流域范围内的雨水作为自然水系的主要来源,应该尽可能多的将它留存在城市当中。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的城市并不是水太多,需要排放出去,而是许多城市面临着缺水。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尽可能的将水留在城市 中,以湖泊、池塘等方式,将雨水进行汇集、储存,使其服务于城市,而不是轻易地排走。我们应该在城市设立更多的储水系统, 建立洪水的临时停留地,用来补充城市地下水源。
雨水落到地面有渗透,有地表径流,逐渐汇成溪流、湖泊, 最后汇入河流、大海,这是正常的雨水循环过程。当我们的城市改变了地表结构以后,这个过程完全被打破了。自然场地对雨水的渗透率基本上达到98%,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地表径流。但是, 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城市,50%以上的水都是从地表流走,很少的一部分能够渗到地下。过去我们对雨水缺少足够的重视,都用管 道把它排走,认为那是洪水猛兽。
其实我们每天都靠水生活。但人类为了解决城市洪水的问题仅靠管道排水,把水从大面积的城市空间里肆意地排到河流里去……我们对待雨水就像对待粪便一样简单。结果是什么?地下水位在 逐年下降;降到我们都不知道这 些珍贵的水资源去了哪儿。与此同时,洪水开始泛滥……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已经不能蓄水,洪水季节带来的大量雨水,落下后用管道直接排到了河 流里。河流水位便开始上涨,造成了洪水泛滥。硬质地面,水是无法下渗的。我们看到国内大多数有河流的城市都在做景观,都在做河堤,都在把水控制在一个很小的管道里。而在其它国家, 为什么很难看到大堤?因为这些都得益于他们的立法,来平衡建设场地因雨水引发的问题。他们不允许把雨水随便排入管道。
因为有法律的维护,开发商必须做蓄水池,保证雨水平衡。 哪个项目做了硬化的地面,建了房子,铺了道路,你就得做蓄水池。雨水如果流到其他人的场地里,便是违法。如果我国也在这方面立法,所有的开发项目和每一个开发商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 依靠法律就能把雨水问题处置得当。所以我们呼吁国家尽快立法, 让开发项目也能够做到雨水平衡, 能够让我们的城市真正拥有生态的基础。这样我们的河流就不会受到来自城市生产、生活的污水威胁。
城市的河流是多么的珍贵, 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它,人所依赖的自然水资源就会慢慢地消失。如果我们把自然河流湖泊看成城市的一级水系,那么城市建设用地 内部可以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就可以作为二级水系。有了这二级水系网络,城市里的雨水就能够通过绿地空间把水蓄存在城市中, 形成蓄水的池子,让水找到它理 应去的地方。社区里形成一些雨 水收集系统可以作为雨水的三级网络。一条很小的绿化带或透水铺装,就能使社区内的滞洪池收 集雨水。一方面可以渗透到地下,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漂亮的蓄水景观。蓄水系统增加了城市水景也为城市生态带来好的效益。建立城市生态雨洪调蓄系统是系统工程,通过城市绿地、河沟、池塘及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 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它可以有效地补充城市地下水, 建立生态水环境,从而达到雨水平衡。
我们应该更多的站在河流的立场上,对河流生态进行深入研究。试想一下,洪水期的水有地方可去;枯水期的水有地方可来,城市河流就可以做到没有堤防,那么我们每个城市的“母亲河”就有可能成为一条生态的河流。我们的城市就会有一个亲水的公共空间带, 一条生机盎然的城市生活走廊!这样我们的河流才算是真正恢复往昔的生机,为城市人创造一个生态而美丽的生活环境。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