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智能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水平提升并在多领域大规模应用。”这是《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智能化将成未来光伏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近日,中电传媒记者就如何提升我国光伏智能制造水平,智能光伏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汪晓露。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要想提升我国光伏智能制造水平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汪晓露: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306万千瓦,连续5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最重要的增长区域和光伏组件出口大国,在世界光伏行业中占有重要一席。但与此同时,我国光伏行业中一些关键设备和专用材料仍需依靠进口,并未完全国产化。要提升我国光伏制造水平,加速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迈进,仍需掌握核心技术,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金融扶持等渠道加大对光伏产业 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同时通过光伏领跑者计划等,推动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智能化的创新不仅指研发能力提升、成本降低等制造端的创新,未来更多的创新挖掘点应该是在应用端上,关注应用端的智能化发展。未来,伴随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新业态的涌现,光伏行业的发展也应实现跨界跨领域创新,如已经开展示范的光伏高速公路、光伏云网、光伏智能家居等等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推动光伏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向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记者:发展智能光伏集成运维对高效运维光伏电站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汪晓露:智能光伏集成运维是降低运维费用和人力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当前的光伏电站运维市场来看,想要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电站运维必然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从光伏电站的寿命周期来看,一般电站的运维时间可以长达25年,是光伏电站投资回收的重要保障。主要依靠人员值守和电站巡检的传统运维方式,无法实现精确运维、故障预警、运行分析等要求。随着我国光伏电站规模的增加,传统的运维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随着近年来结合信息技术的智能运维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智能运维将向专业化、规范 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
据领跑者项目分析,华为智能光伏运维可以提升效率50%以上,大大降低了系统运维成本,有效提升了项目竞争力。智能运维可以更好地实现一体化故障巡检诊断,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作为一种降本增效的方式,可以使业主在电价逐步下降的情况下保证电站的收益,对我国光伏行业的长远和高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目前,您觉得开展智能光伏行业应用示范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汪晓露:在特色行业应用示范方面,《计划》提出了开展智能光伏工业园区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交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农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电站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扶贫应用示范。
从运营角度来看,开展应用示范,不仅可以提升光伏发电的使用比例,也可以通过绿色证书交易等机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等,同时采用多种商业模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发展。而对于农业光伏应用,既可以将光伏与农业有机结合,开展智能运维、高效组件开发等技术创新,也可以探索新兴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举三得。对于光伏扶贫示范应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今后应加大光伏扶贫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尤其要加大光伏扶贫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力度,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更好地实现光伏扶贫信息采集、系统监控和运维管理等。
记者:《计划》指出,完善智能光伏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汪晓露:科学、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是规范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保障。《计划》提出完善智能光伏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对光伏产业智能化发展和创新布局的更高要求。落实智能化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光伏产业整合升级的推动作用,是智能光伏行动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佳绩,但在之前的标准化工作中,更多关注产品性能的指标,或是产品鉴定和测试规范,对产品的质量、耐久性及可靠性问题关注较少。因此在下一阶段,应重点开展光伏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的标准化工作。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的迅猛发展,对分布式光伏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迫切需求。
关于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电网已经开展创新实践,上线并正式运营“光伏云网”。满足分布式光伏业主、投资商、生产商、运营服务商、金融机构、各级 政府和公司服务的需要,为用户建站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并通过“光E宝”,为线上用户提供 “线上并网”、“光伏运维”、电费结算和补贴代发等功能。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缩短了工作流程,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商业模式封闭等弊端,成为整合光伏全产业链资源的重要平台,可以推进光伏行业拓展更广阔的服务领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为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记者:在您看来,智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还需要出台哪些政策措施?
汪晓露:《计划》将智能化概念带入了光伏产业,光伏行业“智造”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可以预见,光伏产业将从制造到运维,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集成,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深度融合。
而未来智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配套的政策体系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目前出台的《计划》外,尚未有详细的智能光伏行业落地实施计划,而与工业、农业、城镇、扶贫等各个产业融合的示范应用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和规范。针对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质量管控、金融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出台。
;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智能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水平提升并在多领域大规模应用。”这是《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智能化将成未来光伏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近日,中电传媒记者就如何提升我国光伏智能制造水平,智能光伏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汪晓露。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要想提升我国光伏智能制造水平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汪晓露: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306万千瓦,连续5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最重要的增长区域和光伏组件出口大国,在世界光伏行业中占有重要一席。但与此同时,我国光伏行业中一些关键设备和专用材料仍需依靠进口,并未完全国产化。要提升我国光伏制造水平,加速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迈进,仍需掌握核心技术,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金融扶持等渠道加大对光伏产业 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同时通过光伏领跑者计划等,推动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智能化的创新不仅指研发能力提升、成本降低等制造端的创新,未来更多的创新挖掘点应该是在应用端上,关注应用端的智能化发展。未来,伴随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新业态的涌现,光伏行业的发展也应实现跨界跨领域创新,如已经开展示范的光伏高速公路、光伏云网、光伏智能家居等等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推动光伏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向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记者:发展智能光伏集成运维对高效运维光伏电站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汪晓露:智能光伏集成运维是降低运维费用和人力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当前的光伏电站运维市场来看,想要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电站运维必然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从光伏电站的寿命周期来看,一般电站的运维时间可以长达25年,是光伏电站投资回收的重要保障。主要依靠人员值守和电站巡检的传统运维方式,无法实现精确运维、故障预警、运行分析等要求。随着我国光伏电站规模的增加,传统的运维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随着近年来结合信息技术的智能运维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智能运维将向专业化、规范 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
据领跑者项目分析,华为智能光伏运维可以提升效率50%以上,大大降低了系统运维成本,有效提升了项目竞争力。智能运维可以更好地实现一体化故障巡检诊断,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作为一种降本增效的方式,可以使业主在电价逐步下降的情况下保证电站的收益,对我国光伏行业的长远和高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目前,您觉得开展智能光伏行业应用示范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汪晓露:在特色行业应用示范方面,《计划》提出了开展智能光伏工业园区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交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农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电站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扶贫应用示范。
从运营角度来看,开展应用示范,不仅可以提升光伏发电的使用比例,也可以通过绿色证书交易等机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等,同时采用多种商业模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发展。而对于农业光伏应用,既可以将光伏与农业有机结合,开展智能运维、高效组件开发等技术创新,也可以探索新兴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举三得。对于光伏扶贫示范应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今后应加大光伏扶贫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尤其要加大光伏扶贫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力度,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更好地实现光伏扶贫信息采集、系统监控和运维管理等。
记者:《计划》指出,完善智能光伏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汪晓露:科学、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是规范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保障。《计划》提出完善智能光伏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对光伏产业智能化发展和创新布局的更高要求。落实智能化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光伏产业整合升级的推动作用,是智能光伏行动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佳绩,但在之前的标准化工作中,更多关注产品性能的指标,或是产品鉴定和测试规范,对产品的质量、耐久性及可靠性问题关注较少。因此在下一阶段,应重点开展光伏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的标准化工作。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的迅猛发展,对分布式光伏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迫切需求。
关于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电网已经开展创新实践,上线并正式运营“光伏云网”。满足分布式光伏业主、投资商、生产商、运营服务商、金融机构、各级 政府和公司服务的需要,为用户建站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并通过“光E宝”,为线上用户提供 “线上并网”、“光伏运维”、电费结算和补贴代发等功能。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缩短了工作流程,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商业模式封闭等弊端,成为整合光伏全产业链资源的重要平台,可以推进光伏行业拓展更广阔的服务领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为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记者:在您看来,智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还需要出台哪些政策措施?
汪晓露:《计划》将智能化概念带入了光伏产业,光伏行业“智造”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可以预见,光伏产业将从制造到运维,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集成,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深度融合。
而未来智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配套的政策体系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目前出台的《计划》外,尚未有详细的智能光伏行业落地实施计划,而与工业、农业、城镇、扶贫等各个产业融合的示范应用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和规范。针对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质量管控、金融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出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