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市,是河南省省辖市之一。鹤壁市也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公司就坐落于鹤壁市。
谈起鹤煤公司,不得不提及其下属一处“神奇”的煤矿——鹤煤六矿。该矿从2014年亏损近1亿元,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年净盈利近2亿元。
该矿的改革举措,成为鹤煤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该矿,一探究竟。
新官上任三把火
鹤煤六矿始建于1958年,1964年投产,现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为130万吨,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014年7月,我刚到六矿时,这个矿年出煤量较少,完不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产量计划,亏损严重。”鹤煤六矿矿长刘伟说。今年40岁的刘伟,是鹤煤公司迄今为止最年轻的矿长,“来六矿之前,我就听说这个矿是河南省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矿井之一,有五个采煤工作面同时生产,因瓦斯超限、设备故障多,三天两头就要被迫停产整顿,这样的效率怎么能不亏损”。
刘伟仔细研究了该矿的历史资料和采掘图纸。他认为,要想顺利开采,先要治理好煤与瓦斯突出问题。
“那时候,我到处跑,到重庆、淮南等地,一趟一趟去找人请教、去学习经验。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适合我们矿治理瓦斯的方法。我跑到淮南矿业集团,开始取经。”刘伟说。
学来的一连串举措实施后,矿井瓦斯超限次数大幅下降,基本杜绝了瓦斯超限事故。此后,刘伟开始在更换机械化装备,优化生产系统上下功夫,“把头面减下来,人少了,安全了,才谈得上效率”。
一开始,刘伟听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反对之声。“其中有很多都是老前辈,他们都觉得头面越多,产量才会越高,没人愿意听我的方案……”刘伟说,“我当时心一横,不管你们听不听,为了六矿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实施我的方案。”
当务之急是减头面
“以前采面多,为了完成原煤生产任务,需要多个采面同时生产,搬家倒面是常有的事儿,再加上地质条件复杂,用工人数多,生产效率一直上不去。”谈及“一井五面”生产模式的生产状况时,综采队队长李忠民深有感触。
如何改变用人多、效率低的状况?刘伟提出的方案就是要想方设法减头减面、减人提效,从根本上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据悉,该矿原有三个综采工作面及两个炮采工作面,不仅生产战线长、投入成本高,而且人员多、接替紧张。面对这一情况,该矿从2015年开始根据各采掘头面的地质和施工条件,对生产布局进行了较大调整,以集中生产、减人提效、强化管理为重点,将五个生产采面逐渐进行整合。
他们将两个采区向下三水平延伸优化合并成一个采区,减少了采区开拓巷道,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增加了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延长了工作面服务年限;将两个综采工作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合并布置,简化了生产系统,减少采煤工作面个数。同时,该矿把工作能力强的职工进行重新编组,把工作能力弱或者年龄大的职工安排到其他岗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整,2017年1月,该矿实现了“一井两面”的生产布局。
技术装备“提档升级”
“虽然只有两个采煤工作面生产,但是煤炭产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在逐步增多,而且下井的职工人数少了,相对应的工资多了。当初反对改革方案的人们看到了实际效果,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刘伟笑着说。
六矿是老矿,减到两个采煤工作面后,矿井下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已经无法满足高效率生产的需求。要想提高产量,必须投入资金,更换更好的装备。
为此,刘伟带着技术人员又开启了调研之旅,成功找到了适合自己矿井的装备。他们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煤巷掘进工作面实现了掘进机掘进,岩巷工作面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和综掘机掘进、单轨吊辅助运输、履带式钻机打钻,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采煤机械化率达到100%,单产单进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年12月,该矿又建成投用了一个由重达104吨端头支架和采煤机组成的大型综采工作面,月产煤量达到十几万吨。同时,该矿更新了胶带运输系统,实现了集中控制,一个人就可以操控井下所有的胶带运输系统。
在鹤煤六矿调度中心,记者看到4名职工紧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实时监控井下煤炭生产。
“我们专门成立了智能化办公室,对矿井煤流生产线、空压机房、主排水泵房、变电所、主副井提升机房等进行实时监控,节省了大量人力。以前,仅泵房就需要18名职工,现在只需要1名职工即可完成工作。”该矿党委书记柴天凯说。
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鹤煤六矿煤炭年产量大幅度提升,工作面由原来的“一井五面”减少到目前的“一井一面”,职工队伍减少了1000多人,产量却比原来提高了2倍。“这在以前,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柴天凯高兴地说。
进入2018年,该矿在原有“一井两面”的基础上,将生产布局进一步调整为“一井一面”。他们全面淘汰落后的综采配套设备,引进全新的配套设备,促使工作面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升。
同时,该矿在优化采掘布局、合理安排采掘接替和区队劳动组织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实施劳动作业流程,实行工序平行作业,优化运输系统以及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等措施,逐步完善了工作面及采区配套运输设施,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单产单进水平,降低了成本投入,实现了采煤工作面生产接替的连续性,减少了因搬家倒面影响生产的情况。
“自‘一井一面’正式实施以来,一个圆班煤炭产量比2014年五个生产头面的总和还要多,现在单面产量已能够实现计划目标,采煤用工人数减少了四分之三。”刘伟说。
“我一参加工作就来到了六矿,亲眼见证了矿井从‘一井五面’向‘一井一面’的转变。矿上从最初的五个采煤队,减少到现在的一个,产量上去了,安全系数也上去了,职工人数少了,劳动强度也降下来了,完全成本每吨降低了200元。对于一个老矿来讲,成本能降到这么低真的很不容易。”综采队队长李忠民说。
建设智能化矿山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是矿井改革的必由之路。我们矿在近2年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上优化系统,生产上调整分配机制,经营上优化劳动组织,实现了‘一优三减’生产模式,为矿井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鹤煤六矿生产副矿长郝明说。
生产效率的提高,让六矿人看到了希望。但是,刘伟认为这些还不够。
“鹤煤六矿目前建设有自动化子系统十几个,因各子系统为不同时期建设,一直实行各自运行管理,数据不能共享,导致各系统成为信息孤岛,运行维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刘伟说,“智能化矿山建设是实现今后矿井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伟召集六矿的管理人员开始研究智能化矿山的建设问题。2017年初,六矿主要技术人员开始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的筹建工作,旨在通过项目建设改造,打造智能化矿山基础平台和传输通道,搭建井上下万兆环网和集中控制平台,同时为后期矿井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不久后,该矿就完成了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井上下环网建设。
“当时,因井上下环网建设线路长、工程量大,我们矿在今年4月初开始从各区队抽调十几人进行井上下光缆敷设及井筒光缆敷设,目前井下敷设光缆2.3万余米,已全部敷设完成,地面敷设光缆5000余米,除东风井外已全部完成线路敷设。在光缆敷设的同时,我们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光缆熔接、井上下环网交换机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并在计划时间内安装完成。”刘伟说。
此外,他们还完成了新扩建机房的整修和机房各项核心设备的安装调试、主排水集中控制系统建设、空压机集中控制系统建设、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台改造等工作。
近日,该矿将各子系统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目前,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接入环网的子系统有主井副井提升系统在线监测、小庄风井风机在线监测、井下皮带集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核子秤远程计量系统、主排水集控系统、空压机集控系统,这些子系统的各项数据采集及显示均已融入综合自动化软件集成平台。
“不久前,我们矿综合自动化平台手机APP正式上线。目前,平台上已接入四个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原煤计量系统、皮带集控系统、工业视频系统,其他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和接入。”刘伟对记者说。
他掏出手机,打开一个APP操作给记者看。当他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记者见到这个APP界面分几个板块。“随便点开一个板块,就能看到当前位置的监控画面、数据信息等,无论在哪,只要打开这个APP,就能第一时间掌握我们矿的所有信息。”刘伟说。
“我们进行的基于万兆环网的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施工,在鹤煤公司乃至集团都是首次,作为鹤煤公司唯一的一个示范项目,将为兄弟矿井综合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柴天凯说,“此外,我们利用综合自动化建设井下环网的便利条件,创新地建设了斜巷主轨道视频监控系统,在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和杜绝‘三违’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刘伟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现在的‘一井一面’打造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到时候,我们的职工在地面就可以操作井下出煤,不仅安全系数高,而且也能让职工们在阳光下采出‘太阳石’。”
相关链接
煤矿井下减人提效迈大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产煤省份有关部门、广大煤矿企业不断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简称“四化”),落实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措施(简称“一优三减”),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在“一优三减”上,矿井生产采区、采掘工作面、井下作业人员明显减少,2017年全国47处单班入井超千人矿井中,有42处减至千人以下,全国煤矿采、掘工作面单班最多作业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9%、13.7%,井工煤矿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同比提高10.9%。以山西为例,山西出台煤矿减人提效工作方案,200处煤矿减少18个生产水平、55个采区、122个工作面,11处千人矿井单班入井人数已全部降至900人以内。
在机械化建设方面,目前全国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已分别达到78.5%、60.4%,比2012年均提高近10个百分点。山东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成功应用8.2米一次采全高成套综采装备,日产达到6.2万吨,月产超过146万吨。国家能源大柳塔煤矿全断面快速掘进系统创下单班进尺82米、日单进158米、月单进3088米的纪录。
在自动化建设方面,全国很多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实现了地面远程集中控制,目前井下无人值守的机电岗位是2016年的2.4倍。山西五大煤炭集团已有153个井下变电所、62个水泵房实现了无人值守,45部皮带运输机实现了远程控制。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山西建成涵盖安全生产等32个应用系统的煤炭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省、市、县、煤矿四级联网。国家能源集团大力推进数字矿山建设,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了采、掘、机、运、通、安全、应急等33个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智能报警与联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煤集团红柳林公司通过构建工业网络平台、优化信息化系统,建立了智能化集控室,实现了固定机电硐室全部无人值守。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目前综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已广泛适用于大采高、中厚煤层、薄煤层以及放顶煤工作面,全国已经建成70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每年投入10多亿元用于装备升级换代,实现了6米、6.5米厚煤层和1.25米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建成自动化采面10个、智能化采面7个。
未来,提升煤矿“四化”建设总体水平,一是要真正转变观念,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煤矿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加快装备升级和信息化改造。二是扎实推进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应用。三是尽快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特别是鼓励和扶持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机械化改造。四是升级改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开发应用各种灾害或综合性的预警预报。同时,要狠抓采掘接替调整,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进一步减少下井人员。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