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一场寒潮自北向南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推动国内用气需求激增。短短几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量从5.8亿立方米/日大涨至6.8亿立方米/日,并连续五天维持6.8亿立方米/日以上的高位。自11月15日北方全面开始供暖以来,截至12月13日,中国石油累计向国内供气174.0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6.82亿立方米,单日供气量冲上创纪录的6.84亿立方米历史高点,较上一个供暖季日高峰供气量高出6200万立方米。
今年1-10月,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大增17.2%,呈现淡季不淡、冬季更旺的态势。入冬以后,叠加采暖用气需求,高位增长的用气需求给天然气生产供应带来严峻考验。中国石油把力保安全稳定供气作为冬季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中央领导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部署,全产业链动员,全力以赴保障天然气供应。
以自产气为基础、多方筹措资源,保障气源充足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中国石油从上一个供暖季结束,即开始为今冬高峰供气作准备。以国内资产气为基础,面向全球筹措采购天然气资,多管齐下筹措落实上游资源。据中国石油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冬供暖季计划资源量累计落实到位84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3亿立方米。
其中,自产气是基础,各个气区全面开足马力提高产量。采暖季以来,中国石油国内自产气平均达到3.2亿立方米/日。
尽管面临着资源劣质化、甜点区逐年缩减的挑战,中国石油通过加强勘探开发力度,一方面对老井开展“一井一策”精细管理,采用气举排水、超深高压气井特色井筒解堵等技术,挖掘老井生产潜力。另一方面加大新井开发,坚持提前介入、提前计划的原则,确保“打一口井,见效一口井”,去年以来规划的一批新井,集中在冬供前后投产。
今冬明春,塔里木、长庆、西南、青海四大气区预计产量达416亿立方米。
长庆油田总经理付锁堂表示:“今年冬供期间长庆气田日均产气将保持在1.13亿立方米。在120天的冬季保供期,我们将举全员之力,力争供气136亿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非常规资源在新增天然气资源中表现突出。中国石油加大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产能建设,煤层气勘探开发不断拓展新领域。预计今年页岩气产量达到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0%以上。
海外采购资源也是冬季供应的一大主力。据介绍,中国石油提前谋划,面向全球调配筹措资源。包括加强与中亚气各资源方的沟通协调,组织阿姆河气田等海外项目通过挖潜超计划供气;协调推进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日供气量稳定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冬供以来,中亚方向管道进口气量保持在日均1.25亿立方米。
此外,鉴于LNG(液化天然气)船普遍存在滞期情况,中国石油增加了计划外LNG采购,已经落实资源量超过10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石油江苏、唐山和大连三座LNG接收站利用率同比提高70.4%。
年初以来,中国石油10座储气库(群)加大注气力度,储备调峰能力,预计在冬供过程中采气量超过80亿立方米。同时,在入冬前将管网管存和LNG罐存都升到相对高位,做好应急调峰准备。
管输侧重统筹,加大资源串换及灵活调运能力
寒流来袭,天然气管网优化调运容不得半点疏忽。
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负荷运行之下,中国石油强化内部个环节衔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管网管存,协调网内外资源,确保境外资源按计划接气、国内资源超计划接气,提高储气库采气量,调整国内LNG气化量,增加天然气管网管存。同时,严格执行进销计划,严控日指定量,保持进销平衡,推进用户自动分输,全力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西气东输、陕京管道、东北管网等国内管道系统,中亚和中缅天然气等海外管道,入冬前完成了输气站场冬防保温、入冬前安全大检查等保障工作。海外管道强化跨国调控体系建设,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等手段,预测各气源供气量,提高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今年冬供中,中国石油加大资源串换及灵活调运能力,与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通力合作,“全国一张网”的格局加快形成。
“今年的互联互通工作涉及广西、广东、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涉及到的区域,及资源量都是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工作能最大限度提高冬季天然气供应能力。”中国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下大力气投入,总投资规模超258亿元,加快实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17座压气站工程已经完成16项,剩余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目前初步形成了“南气北上”3000万立方米/日的能力,资源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冬供以来,中国石油在天津地区分别采购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海外资源500万立方米/日,为中国海油代输至河北地区500万立方米/日;中国石化在广西为接卸并加工中国石油资源800万立方米/日,中国石油将部分资源为中国石化代输至江苏地区。通过一些列互联互通调配,累计采购互联互通串换气量达到3048万立方米/日;为北方地区用气安全增加了保障手段,有效缓解了冬季天然气供需矛盾。
“合同气量一方不欠,民生用气一方不少”
中国石油坚决落实国家部署,将资源重点向“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区域倾斜,京津冀晋鲁豫陕等北方7省市合计安排供气378亿立方米,增幅9.5%,占全部供气增量的96%。
但需求侧管理难度显而易见。资源的倾斜易造成其他地区用气成本上升;部分北方地区实际用气与合同计划量有较大差异,煤改气地区和部分地区超计划、无计划用气,会对全产业链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据了解,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强化需求侧管理,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
在政策范围内,对冬季合同内进口LNG、页岩气、煤制气、煤层气、储气库等价格放开的资源,按市场化方式与用户协商定价;对超出合同的额外气资源通过上海、重庆交易中心进行市场化配置,减少资源供应企业的亏损。
同时,协调各地城市燃气企业(包括省网公司)和重点用户,严格按合同约定安排用气,在资源总量无法兼顾工业和民生用气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居民用气。
中国石油采取多项措施力保产供销平衡:积极筹措资源,提前签订供气合同,全力推进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主动强化冬季安全生产措施,全面构建应急预警机制。及时组建了应急调控中心,实行供暖季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出现资源严重减量,将严格遵循“压非保民”原则启动三级应急减限预案。
进入采暖季以来,有赖于各方对冬季天然气保供准备充分,天然气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与去年相比无序用气情况大幅减少,需求侧消费量较为平稳。
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中国石油将严格落实国家部署,一如既往做好产运销衔接工作,切实做到“合同气量一方不欠,民生用气一方不少”,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