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正式揭牌;与之同步的,上海市政府也正式下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沪府令第19号),于同日实行。这距离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仅隔了14天。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这份共计十一章四十九条的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管理办法,适用地区包含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119.5平方公里,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等区域建设。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第四条提出的新片区鼓励国际优质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运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管理办法中提出的条例,势必使得该区域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新高地。也再次印证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构建人美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对此,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揭牌前一天,作为最先进驻上海临港的全球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拿到了首张超级工厂综合验收合格证。这也意味着特斯拉超级工厂接下来正式开始加足马力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
临港将成引资新高地
事实上,特斯拉是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的车企,而其将超级工厂建址放在临港,一期项目投入就达到140亿元,总投资金额达到5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标杆性示范作用不可小觑。
“特斯拉在2018年10月跟上海市政府签署86万平米的土地出让协议,是在临港建立的海外第一个超级工厂,8月16日完成一起项目平台申报,8月19日完成全部竣工验收,用了10个月时间。刷新了临港地区综合验收审批新纪录,也充分体现了上海服务、临港速度的精神。”对此,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受访时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对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定位中,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管理办法第三条中就指出,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
而在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提到的重点领域对外开放项下,则表明了临港新片区建立开放型制度体系,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聚。此外,临港新片区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试点内容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措施。
此外,管理办法的第十五条到第二十三条,每一条都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出了具体的举措,涵盖了完善新型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投融资服务的系统性制度支撑体系,吸引总部型机构集聚;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支持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企业可以在临港新片区开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和交易;发展跨境数字贸易,创新跨境电商服务模式,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在新片区内设立国际配送平台。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领域,管理办法提出在新片区内先行先试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落实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拓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等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依法设立各类金融机构,保障中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平等经营;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依法合规开展跨境金融活动,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开展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为新片区内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提供高效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新片区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跨境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借鉴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规则,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措施。新片区内企业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可以自主用于新片区内以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务取得的收入,可以自主用于新片区内以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推动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新片区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者区域资金管理中心,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双向归集管理模式。”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管理办法中如是提出。
临港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4.0版
“如果说设立深圳特区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1.0版,开发开放浦东是2.0版本,自贸试验区建设是3.0版,那么临港新片区的诞生,可以成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4.0版。”对于临港新片区的定位,上海市社联党组数据权衡指出。
而在农工上海市委副主委陈晶莹看来,在全球经济的大变局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设立,向世人宣布了中国将继续高举全球化旗帜的决心。
“新片区将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仗上海体系化产业优势、货源优势、立体运输物流优势、地缘和人才优势以及国际化优势,全方位开放货物贸易市场、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加快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此,陈晶莹接受采访时表示。
陈晶莹分析指出,根据规划,临港自贸区新片区到2035年区域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目前的浦东新区。因此,临港自贸区新片区要推动“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37.850, -0.49, -1.28%)”等硬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首创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创业地,服务国家重点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到,临港不仅将成为吸引外资进驻的高地,国内的金融巨头也开始纷纷布局临港新片区。
就在8月20日,中国太保旗下将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南汇支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公司。
“本次机构更名是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迅速响应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总体方案的落地实施,保险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太保将针对新片区成立后的发展方向和保险业务特点,对原南汇支公司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布局,组建专业化团队,配置专家型人才,通过政策解读、产品梳理、流程再造等,形成临港新片区保险服务建议,为更好服务新片区建设做好充足准备。”中国太保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下一步的动作,中国太保相关人士也透露,中国太保将紧密结合新片区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丰富和完善各领域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为新片区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聚焦前沿产业集群风险保障需求,探索一体化风险解决方案,助力临港新片区实体经济发展;把握新型国际贸易带来的发展机遇,在进一步加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环境下,助力跨境电商参与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化;扩大科创产业、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领域保险产品创新,促进保险行业探索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领域全产业链“保险+服务”模式创新,激发科技赋能保险创新发展的新活力;推动太保服务全面覆盖临港新片区发展领域,打造立足临港、辐射长三角、面向全球的综合性金融保险服务平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