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伊敏煤电公司露天矿全力复工复产,为打赢“战疫”保障电煤供应。肖宇/摄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做好‘两条线’作战的准备:‘一条线’是抗击疫情前线,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条线’就是经济发展前线,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强调,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工作中,“两条线”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一手抓防控,一手促发展。作为抗击疫情的“大后方”、经济社会运行的“压舱石”,能源行业在可靠保供“抗击疫情前线”的同时,主动克服困难、消除疫情冲击,相关企业陆续进入正常运转,奋战“经济发展前线”。截至2月13日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煤矿复工率63.8%,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充足,其中,中央企业生产型子企业复工率更高——石油石化企业复工率达到96.8%,电网、发电企业复工率达到83%。
随着大量人员返岗复工,防疫与生产这对关系咋平衡?非常时期,各项条件受限,能源企业该如何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决战决胜“两条线”?
精准施策,防疫生产“两不误”
“煤矿井下空间有限,又以集体劳动为主,不少工人起初有顾虑。集团实行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严防输入和扩散,从办公区、入矿、换班室到井口,层层测温,就连进入食堂、宿舍也要排查。24小时监控疫情,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又是一天早班,同煤集团同忻煤矿智能化综采队队长徐昕换上工作服、戴好口罩,在完成体温检测并登记后,乘坐防爆胶轮车下井。
为保障电煤的安全稳定供应,同煤集团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及时组织具备能力的煤矿复工。1月27日前,首批26座矿井已率先复工,确保日产量保持在30万吨左右,满足湖北江陵电厂、鄂州电厂等用煤需求。随着第二批25座矿井于2月10日恢复生产,同煤集团作为保供主力之一,煤矿复产率已达85%,剩余的9个煤矿也正在加紧制定复工复产方案。
按照正常的生产安排,春节期间恰逢煤矿停产之时。疫情不期而至,人员、物资等条件大大受限,给原计划的复工复产出了一道大难题。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疫情发生以来,全省959座煤矿中一度只有56座维持正常生产。对此,山西省国资委多次强调,在确保防控有力、有序、有效的前提下,省属国企要带头精准复工复产。2月10日,该省全面恢复生产经营当天,山西焦煤36座矿井日产原煤19万吨、精煤9.3万吨,阳煤集团17座矿井的日产能达到13.9万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煤矿生产的基础上,产量数字持续增加,有力保障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煤炭供应。
进入“战疫”关键期,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是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必然要求。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除了煤炭,在电、油、气等细分能源领域,多地区、多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在稳步恢复。
以12项举措为核心,国家电网当前正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周密部署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并同步推出线上发标、供应商“不见面”接标,开辟物资采购绿色通道、压缩采购流程等灵活对策;中国石油30多万名员工坚守岗位,上游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扛起保供重任,下游炼化企业根据形势和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计划,加大疫情防控急需产品等供应;为解决炼化企业面临的“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困境,山东东营紧急调用456辆运输车组建突击服务队,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抗疫、生产“两不误”……非常时期,能源企业的“非常之举”比比皆是。
灵活调整,要产量更要质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复工复产的基础和前提。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能源供应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能源领域生产型企业居多,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受制于人员短缺、物流不畅、市场受限等现实问题,生产能否马力全开?结合自身状况,能源企业及时调整方案、灵活施策,复工复产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效益也上去了。
以集体劳动居多的煤矿为例,特殊时期,如何实现“人员最少化、产量最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手段脱颖而出。“这段时间,借助智能化工作面的优势,我们在升级开采系统上狠下功夫,确保高产、高效、高安全性。比如,通过及时改进生产方案,顶煤回收率已由原来的86%-87%提高到91%-92%。”徐昕告诉记者。
在新能源行业,据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介绍,得益于供应预案的及时调整,该公司在国内的4个智能风机制造基地正陆续复工。“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主动对接上游供应商,尽量了解他们的复工进展,以减少疫情带来的延迟和损失。”
田庆军称,疫情当前,既要减少人员聚集,也要确保生产效率,以智能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生产、智能运维等技术至关重要。“运用EnOSTM云平台系统,每天安排资源实时监盘,及时察觉机组运行问题及各类亚健康信息。通过在线分析、智能诊断系统,第一时间制定处理计划,全面扫除缺陷、提升运行稳定性。”
龙源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员工不足、物流不畅等问题,生产运行监控系统和在线监测、诊断等智能化技术发挥了极大作用。以此为基础,加强电力设备和安全管理,可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确保设备稳定可靠运行。“截至目前,龙源电力各风电场、光伏电站、火电厂及潮汐电站等均保持安全生产状态。”
除了复工复产,部分企业还主动尝试扩产、转产,为抗疫竭诚出力。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近日,中国石化官方微博的一条消息创造了900多万的阅读量。熔喷布是口罩的 “心脏”,其主要原料聚丙烯正来自中国石化等企业。为此,中国石化主动征集口罩机,计划利用原料优势直接生产口罩,或为有需要的企业送原料上门,并协调生产设备。消息发出次日,11条口罩生产线对接完毕。到2月29日,预计新增口罩产能至60万片/日;到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另有6条生产线,预计月底前可到位。
化危为机,寻求新突破
如果说,复工复产是“回归正轨”的开始,那么因势利导、化危为机就是各大能源企业实现平稳、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抗击疫情前线”与“经济发展前线”相伴相生,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企业要不等不靠,针对复工复产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分类研究、灵活应对,切实做好‘两不误’。”
“疫情期间,能源企业没有出现慌乱,生产供应持续稳定,其表现可圈可点。所以,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不可否认的是,受到疫情影响,行业出现了一些波动。比如因出行锐减,成品油消费需求下降;下游市场不旺,炼化企业开工负荷普遍不高;道路封闭、物流受限、人员不足等因素,导致汽运煤不畅。但我认为,这些波动都是短期的。”林伯强预测,疫情一旦过去,市场将很快恢复,下游需求会同步快速攀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疫情也给企业提供了一种“休克疗法”。“利用近1—2个月时间,好好坐下来深入研究、挖掘自身长处。当务之急是用更好更精的管理办法、更高的技术水平实现降本增效,渡过难关。”
以风电行业为例,田庆军坦言,疫情对产业链各环节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推动。“在疫情及风电平价的双重考验下,产业智能化得到更多认同。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将形成风电产业的创新生态,智慧风场解决方案、客户个性化服务等能力随之进一步提升,将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在油气行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建议,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经验、拓展思路。一方面,充分认识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市场分析和监测,保障急需产品及下游所需原料的生产供应;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寻找新的市场需求。“通过这次抗疫,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大家对化工的偏见,口罩材料、乙醇酒精及其他化工产品,其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此为参考,企业可针对不同市场需求,拓展化工产品应用场景,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改变炼化行业长期存在的过剩局面。”
复工复产的同时寻求新突破,能源行业必将化危为机,迎来更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朱妍 李玲)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