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的巴黎车展上,全新一代3系G20的亮相无疑博得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同为“3”字辈的全新一代宝马i3,同样为我们诠释了宝马集团对于BMW i系列的设计理念:拥抱未来。全新的高压电池组、自适应LED前照灯、全新优化的iDrive操作系统、还有更加多元化的颜色和运动选装套件,让驾驶乐趣与日常使用产生了绝妙的“化学反应”,让“未来”一触即发。
多元化的外观设计
新宝马i3将运动和科技元素融为一体,一改我们之前“土豪买菜车”的认知,“剑眉”式的自适应LED大灯,搭配线型雾灯,锐度全面提升;衬托以更具深邃感的胡子造型,使前脸造型富含“运动”气息。新款车身颜色增加了Jucaro Beige金属色,增添了几抹绅士风。发动机盖和车顶部分仍采取了液态黑色,承袭家族的设计语言。
续航里程与性能的完美结合
新款i3的蓄电量进一步增加,电池容量达到42.2kWh,已经达到最初上市时的2倍,同2018款相比,也增加了12.2kWh。续航里程达到395km,可以完全满足日常生活的代步使用。
能耗上,新款i3百公里耗能13.1kWh,i3s为14.6kWh,同比下,2018款比亚迪元新能源百公里耗能13.6kWh,可见i3在能源的利用与回收上,下了大工夫。
电池容量增加=电池体积增加?不,新款i3底部采用了全新的高密度电池,由8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具有12个储存单元,尺寸与老款保持不变。而全车整备质量仅为1270kg,相比于同为小型车的国产新能源代表——2018款比亚迪元新能源,电池容量几乎相同,整备质量却比元轻了近200kg,其轻量化程度可见一斑。这意味着,在续航里程提升的同时,新款i3的驾驶性能和能耗并不因此而变差。
新款i3搭载了功率125kW的电动机,百公里加速7.3s,i3s则采用135kW电动机,百公里加速6.9s,与今年新上市的530Le相同,而2018款比亚迪元新能源百公里加速则相差甚远,仅为9s的水平。
后劲不足?不不不,在电动机支持下,新款i3和i3s甚至达到了跑车水平。i3从80km/h加速至120km/h时间为5.1s,i3s为4.3s。
i3s最大扭矩一直延续至4500r/min左右,功率峰值135kW时,转速达7000r/min,而扭矩仍保持在175N•m以上。这让这台车在后期加速上,仍然拥有着不凡的成绩
同时,新款i3/i3s提供选配的运动套件,最显眼的是配备全新避震、离地间隙下降10mm的运动悬架,并可以搭配加宽的20英寸的运动轮辋,和一个在视觉上亮眼的黑色轮眉拱。
更多的便捷体验
新款i3/i3s车身装配了自适应LED前照灯,它利用创新矩阵技术提高了能见度,还可以在对向来车时通过前摄像头快速捕捉,将来车区域由远光转换为近光,避免了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出现眩目效果。同时,在特殊路段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智能调整远近光,保障出行安全。
iDrive操作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菜单显示以平铺结构和活动模式的按钮,同时可以与自选的导航系统业务一起使用。这意味着现在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进行操作,保障驾驶安全。
与此同时,新款i3也紧随“未来”的步伐,可选配备增加了无线充电设备和Wi-Fi热点,以便解决忙碌工作中的我们在通勤中的尴尬。无线充电不止免去了线束的麻烦,而且充电速度远远超过5V1A的小插口。Wi-Fi热点可提供最多10个终端设备的连接,网络的交流在车内完全实现。
新款i3/i3s在充电上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案。全新电缆可插家用插座,充电能力为2.4kW,可在大约15h内充电至其全部电量的80%。而连接到宝马专用充电桩,使用快速三相充电,3.2h即可达到80%。同时,新款i3/i3s支持了直流充电站,仅42min就可达到80%。这些,让旅途不再因充电而困扰。
总结
这次的换代,无论技术还是外观都有了全面的突破,而作为宝马新能源的代表作,新款i3并没有因为纯电动而丧失驾驶乐趣,此外,全新推出的i3s,更给新能源添加了性能的标签,同时增加了包括运动悬架等的运动套件,让电动汽车不仅仅局限于通勤工具的定义,更具有了如传统汽车一般的驾驶享受,在我看来,这便是新能源轿车的长远发展,也是宝马依靠自己全新的高密度电池技术所带给我们的“未来体验”。
这次的换代,无论技术还是外观都有了全面的突破,而作为宝马新能源的代表作,新款i3并没有因为纯电动而丧失驾驶乐趣,此外,全新推出的i3s,更给新能源添加了性能的标签,同时增加了包括运动悬架等的运动套件,让电动汽车不仅仅局限于通勤工具的定义,更具有了如传统汽车一般的驾驶享受,在我看来,这便是新能源轿车的长远发展,也是宝马依靠自己全新的高密度电池技术所带给我们的“未来体验”。
11月8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赛环海南岛长距离比赛正式发车。该赛段有22款新能源汽车参赛,从三亚出发回到三亚,比赛全程距离达650公里,将借助环海南岛美丽的风景完成新能源车电耗水平的验证。这也是海南的新能源政策推出后,对海南新能源充电设施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