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车资讯
  3. 正文

一拖再拖,被曝“难产”!这款大众最先进的电动车将沦为废铁了?

 2021-04-20 20:46:16  来源:互联网 

你问我为什么激动?这还用说嘛,当然是因为ID.3作为MEB架构的开创车型,其地位自然不亚于MQB的鼻祖-高尔夫,所以小编我也是盼星盼月亮等着其引入国内。

不过在距离原定的上市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海外媒体突然曝出,大众ID.3可能会“难产”,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困难;再加上大众一拖再拖地宣布延期,不经让我开始怀疑了?ID.3作为大众最先进电动车,难道会沦为废铁?

要点速读

1.大众ID.3的独到之处(设计、软件、硬件),

2.正式上市之前,遇到了数不胜数的问题,

3.推迟大众ID.3的上市,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对大众汽车有着不可估量的损失,

4.大众为ID.3的全面化使用费尽心思。

大众ID.3是电动版高尔夫?

是,也不是,听小编给你慢慢道来!大众寄希望于ID3成为电气化时代的销量支柱,就跟如今的高尔夫一样。但从技术上来说,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设计

大众汽车品牌首席设计师克劳斯·比绍夫(Klaus Bischoff)表示:“有了ID.3,就标志着大众汽车开始走向了未来,浑然天成的设计和绝对直观的用户体验展示了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

设计部分,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大众ID.3彻彻底底摒弃了之前的大众家族化设计,集合了更多的创新设计和全新技术,展现了大众未来的设计方向,同时也证明其地位不亚于甲壳虫(Beetle)和高尔夫(Golf);其中前脸上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中网,转而变成了开放式格栅,再加上一条贯穿全新的大众车标连至两侧大灯组的LED灯带,整体极具未来感。

侧面,一条锐利的腰线自下而上,贯穿了前后门把手,并延伸至尾灯处;而异色带有纹理的D柱设计,又让这辆紧凑型车增添一丝“俏皮”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ID.3还采用了花瓣样式的轮毂,不仅仅造型独特,还能实现更高效的空气动力学。来到尾部,黑色部分从车顶一直蔓延至尾箱盖,搭配可点亮的大众车标和ID.3品牌标识,带来十足的高级感;而两侧的尾灯组,犹如一个平放的“P”字母,内嵌灯组更是像工艺品般精致。

进入车内一眼看过去,ID.3的内饰设计相较于大众传统的燃油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特别的变化在于电子挡把与仪表盘连为一体的设计,挡把集成于液晶仪表盘的右侧,造型独特,用户通转动端部实现换挡,仪表盘右方也可显示当前挡位。

●硬件

ID.3基于大众专为新能源车型开发MEB模块化平台打造而来,因此在驱动部件、电池以及车内空间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均衡。其中的APP 310电驱动单元主要由一台150kW(204PS)的电驱动器永磁同步电动机组成,峰值扭矩 310Nm,并与1速变速箱和电机控制器一起装配在后轴上。

此外,该电机的定子采用了扁平化的Hairpin绕阻技术,在提升电机功率密度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小驱动电机的体积。

为了节省空间,ID.3的高压扁平电池包还巧妙地集成在底盘中部,并加入了经过轻量化处理的液冷系统,提供45kWh、58kWh以及77kWh三种电池容量规格(WLTP工况续航分别为330km、420km以及550km),支持100kW快充,在该充电模式下30分钟内即可提供290km的续航,成绩非常可观。此外,大众还为ID.3的电池组提供八年或160000公里的保修,这足以证明大众对ID.3电池技术的信心。

不过由于后置电机的缘故,大众为实现完美的车身配重,还将空调压缩机、转向电机以及电子设备控制集成在前部;与此同时,得益于大部分总成也都集成在底盘上,因此ID.3有着得天独道的低重心设计,可实现更高的驾驶极限。(现款的高尔夫操控都已经让小编羡慕不已,现在就更期待ID.3!)

●软件

为什么安卓的硬件比iPhone要强那么多,但用户体验方面却依然相差甚远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软件调教!

而这次大众ID.3也打算在软件方面好好打磨一番,为此特意开发了一套“vw.OS”车载系统。该系统将原本70多和ECU全部简化成全车3-5个核心的高性能车载计算平台(HPC),并统一协调控制这些HPC,利用OTA在线升级(类似特斯拉类似)和大众汽车云,实现功能和系统实时迭代升级,就宛如一台手机一样,“每天”都有新发现。(对于小编我这种爱搞“机”的人来说,简直不能再棒,以后就是每天研究刷车了!)

与此同时,这套“vw.OS”车载系统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直观的:1、降低了此前的复杂ECU的制造成本;2、软件有着更高效的处理能力;3、能支持OTA升级;4、与自己开发的车载硬件有着更高的适配率;5、加大软件自主研发率可以掌握未来汽车的话语权。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迪斯表示:“在未来汽车竞争中,车载软件将占据未来汽车创新的90%,而大众的做法就是抢占软件的高地,尝试开拓一个新时代。我们一旦成功,每个有雄心的企业都会效仿大众,让自己的汽车产品依托于一个智能的可演化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大众在革“自己”的命

看完了上述是不是觉得ID.3不简单!不过一则德国媒体《经理人杂志》在2019年12月的报道,则给大众泼了一盆冷水,其表示:“大众ID.3目前遇到了大量软件BUG,因此预计大众ID.3极有可能延迟3-12个月上市。”

虽然在今年2月大众公开否认了这一报道,并宣称首批约3万台ID.3将在2020年夏季实现交付,但是根据近日一名大众内部人士透露“ID.3目前还没有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标准。”

大众和媒体这一次居然唱起来反调,那到底谁真谁假,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首先通过收集海外媒体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主要阻碍ID.3量产有两个主要问题:“底层软件”、“欧洲冠状疫情”。

●底层软件

目前海外媒体报道ID.3问题大部分集中在底层软件不断曝出BUG上,而且修补BUG的进度似乎追不上发现问题的进度。

根据此前采访的大众相关人士透露:“大众ID.3的造成这一系列BUG的核心问题,都归于初期大众在当时整体系统底层架构开发太过于匆忙,从而导致各个模块间经常不兼容,以至于整个系统奔溃。”(有点类似Windows上的软件冲突导致的“蓝屏”),再加上初期试生产的ID.3软件都由大陆等供应商进行代工,因此问题爆发出来之后,大众很难及时处理,必须联手供应商一个个排查,无疑又拖延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尽管在问题爆发后,大众立马召集了全集团(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等)超过10000名的技术专家来解决问题,每天上午和下午及时与工程师进行沟通,随后在晚上又派遣技术人员将ID.3上的故障单元卸下来进行修复,然后再组装回去。

但事与愿违,一天下来整个团队最多能发现超300个系统BUG,可以说这已经不是10000名技术专家能立马解决的了,要知道修复一个系统BUG,那要修改的代码数量不亚于整个系统重新检察一遍,同时还要想办法解决,费时费力费人,好像在与BUG打一场“持久战”;与此同时,工程师还要进一步推进其他功能的研发,以保证在今年夏季大众ID.3的正式上市。(这压力,连小编我光写都能感受到)

此外,根据海外媒体爆料,大众还计划将首批ID.3将交付给内部员工,从而进行长期监测,在车辆正式向客户交付前,大众员工将向官方做出重要反馈。

写到这,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ID.3会这么难,大众这一回是在革“自己”的命,用一句老话来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努力”。

对于一家传统车企,这一次转型全新的造车模式,并开发一系列可OTA升级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同时还要不断处理时不时曝出的BUG,用一个字来形容“难”!

●疫情影响

此外,除了大众本身的问题外,这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COVID-19,也让大众ID.3捏了一把汗。

全球汽车行业正遭遇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大的降幅。也有人说,这是比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还严重的危机。不管怎么说,毋容置疑这是全球汽车工业至暗的时刻。

截至北京时间3月24日20时,海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超26万例,其中意大利累计病例为6.3万例、美国4.6万例、德国3万例……随着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多家全球性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宣布关闭工厂,为期至少两周以上。其中就包括大众集团等合计100多家工厂。一夜之间,汽车文化策源地——欧美汽车工业几乎彻底停摆。

大众汽车也宣布:“停工将延长至4月19日,位于德国的所有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和零部件的共28家大众工厂将持续停产”。而这28家停产名单之中就包括生产大众ID.3的茨维考工厂。

这时候我能想象到大众ID.3内心的阴影面积:“说好的夏季上市,咋就这么难呢?”

●电池产能不足

前段时间,我们曾报道过,大众集团旗下首款旗舰纯电动SUV

这不经让我联想到大众ID.3是否也会遭遇改问题呢?

毕竟奥迪e-tron作为高利润的豪华车型,都不能保证充足的电池产能,那么走量的大众ID.3又会如何呢?

如果不能按时交付,那就是雪上加霜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如果ID.3延迟交付的话,仅仅是晚些时候拿车而已;但对大众汽车来说,面临的问题那可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来自欧盟的巨额罚款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面临巨额罚款,按照欧盟政府的规定,从2020年1月1日起,在欧洲95%的新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应超过95克,而到2021年所有新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更是需要低于95g/km。而这次大众就希望通过推广ID系列,来尽快降低其品牌车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这次如果真的推迟的话,那么大众的原计划将彻底被打破,而今年欧盟排放目标或许也很难实现,因此其面临的将是高达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49.1亿元)的巨额罚款。

●工厂闲置

要知道大众这次为了全新MEB平台,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建设新工厂(目前已有7座)。按照此前规划,在2020年10月安亭工厂(上汽大众)及佛山工厂(一汽-大众)将正式启动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综合年产能将达到60万辆,并将于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假设因为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ID.3无法达到量产标准,但在中国的两大工厂又建设完成,那么不开产的工厂其带来的每日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结合这一次因疫情,大众大规模停产就能平均每天“烧”掉2.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6亿元)来看,想必两个工厂不开产,损失也少不了多少!

此外,尽管目前已经生产好的ID.3会统一存放在仓库内,以便技术人员查漏补缺,但换个方向来说,假设因软件问题,导致无法开售,那么与日俱增的ID.3将会很快填满储存量有限的仓库,而一旦超过限额,大众工厂又将面临停产或者寻找更多的仓库,这无形中成本进一步增加,即便家大业大如大众,在这件事上也耗不起。

ID.3距离用户还有多远?

大约10年前,当第一批特斯拉、日产和三菱纯电汽车问世时,大多数人都对其嗤之以鼻;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车相关技术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全球已有数百万辆电动汽车在行驶。

而这辆大众ID.3似乎又进一步拉近了我们和电动车的距离,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大众为了这些做出了哪些努力。

●担心电池衰减和环保问题

为此大众在设计之初,就努力攻克了这个问题,其利用新型技术(包括:主动电池加热/冷却、电池管理系统等)使得ID.3电池不论使用何种方式进行充电(再也不用担心快充伤电池了),都能保证电池在8年160000km后,最小容量都有70%。

假设电池寿命已超过,ID.3电池也绝不会作为普通垃圾运送到垃圾填满场,而是运送到大众在全球各地建设的电池回收中心,将有价值的原材料(包括:镍,锰,钴和锂等)重新回收,预计最初每年就能实现回收1200吨(相当于3000辆车)的电池,随后回收量还在进一步增加。

●担心电池安全

在一部分人眼中,电动汽车似乎是一个爱着火家伙,但根据全球数据统计,电动汽车的着火率远比传统汽油或柴油汽车更低,只不过每次电动车着火都被媒体肆意放大,而传统燃油车着火却字句不提,因此造成公众误以为电动车易燃。

不过大众为了尽可能降低这种火灾隐患,还为ID.3装配了一套特殊的安全系统,可将火灾隐患和电击危险降到最低,假设发生事故时,电池的电流会立即中断;同时,ID.3的电池系统还装配有特殊的防撞框架,并首次提供了全面覆盖的坚固车身底部保护装置。

●电动车只是有钱人的玩具?

这里我们以德国为例,大众ID.3的入门版本在德国补贴后的售价为23430欧元(折合人民币17.92万元),这价格比德国市场在售的Golf 1.5TSI或Golf 2.0TDI 更便宜。

而使用起来,与一般燃油车行驶相同距离相比,大众汽车预计每月运行成本的差异可能高达40欧元(折合人民币306元);与此同时,ID.3的维护成本更低,不需要复杂的油路更换,仅需每两年进行一次车间检查即可(无需考虑里程数);而保险方面,ID.3有着更高的安全系数,在德国达到了17级,平均比同类燃油车要高3级,这意味着每年可节省约200欧元(折合人民币1529元);此外,还有税费等各方面优惠。

平均下来,ID.3的使用成本比同类燃油车每月约节省50欧元(折合人民币382元),或每年600欧元(折合人民币4590元)。

而对于后续二手车保值率,大众官方表示:“过去,电动汽车的价格相比燃油车非常不稳定,这一部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销量低,同时几乎没有二手车的电动汽车市场,同时由于电池的快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

但这一回大众ID.3的续航里程和充电能力将随着新一代电动汽车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对适合日常使用的二手电池车的市场需求已日与俱增,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再加上电池技术在未来几年中的发展也将更加缓慢,因此新旧电动汽车之间将不再存在重大差异,而我们的八年电池保修(超过16万公里)也提供了额外的保障保护,所以ID.3的保值率大致与同级别的燃油车相同。”

总结

这台ID.3真可谓集大成者,全新的MEB模块化平台、全新纯电动力总成以及全新车载信息系统,都展示出大众集团深厚的研发实力;我想要是换着其他车企,早就撒手不干了(我可以为这句话负责)。

总而言之,大众为了打造ID.3所花费的代价,已经不是一般车企能够承受住的。虽然如今大众遇到了问题,但这款倾大众集团之力的划时代杰作终究是属于大众自己的革命,而革命的路上必定会有许多困难,因此这就需要大众去和过去的自己进行博弈。

换个思维来说,小编作为“脑残级”的大众粉,也不是第一次见到大众遇到类似的困难了,因此我相信大众作为全球技术储备最为深厚的车企之一,其一定会跨过这道坎,让ID.3震惊世人,并成为大众集团新四化转型的基石。

综上所述:

说ID.3是废铁就太无理了,这款MEB的全新电动车只是暂时还不完善所以推迟交付,作为大众粉的我非常期待。

相关标签
废铁
这款
大众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