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日本钢铁在世界处于垄断地位的话,80年代其家电产业开始兴盛,90年代汽车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产业重心开始向节能、环保、新能源方面升级。
“百年老店”日立公司一直站在了变化前端。在重工业时代,日立公司在发电机、成套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在家电时代,连中国人都知道日立牌电视机。
在如今的新能源时代,日立公司打算如何立身?在中国市场又有哪些战略布局?《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日立制作所专务执行董事兼研究开发本部本部长小豆畑茂先生。
《瞭望东方周刊》:新能源产业中,用于蓄电的电池至关重要。日立在这方面有何布局?
小豆茂:在日立集团内做有关蓄电池事业的公司有三家,分别是麦克赛尔公司、新神户公司以及日立车用能源株式会社。其中,日立麦克赛尔主要是负责做移动电话用的小型电池,新神户主要是生产汽车用铅电池。
日立在电池方面的技术可谓历史悠久。早在10年前,就采用风力发电设备和铅电池在冲绳等地进行了孤岛发电的实验。目前,东京电力公司的五所川原风力发电站正在使用日立配备的铅电池设备。但是,铅电池体积大,重量沉,因此,锂电池现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对于锂电池我们也在做各种研究开发,虽尚未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中实际应用,但我们已在做着这种准备。此外,日立车用能源株式会社主要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用的电池和电动汽车用的电池。另外,新神户也生产太阳能、风力相关的电池。
《瞭望东方周刊》:智能电网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立在这方面和其他企业相比有什么特点?
小豆茂:日立的特长在于上层的控制领域,即CEMS(区域能源管理系统)。把各个产品的末端控制部分整合成一个大的架构,进行整体管理,这也是日立和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
欧美的一些厂家在信息领域非常强,但他们没有断路器、连接系统等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而一些硬件机器方面比较强的厂商,信息领域的业务又比较弱。日立则是同时在上述两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将之组合后,就能够提供其他公司无法提供的服务。
《瞭望东方周刊》:比智能电网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建设生态城。在这方面,日立在中国具体推进了哪些项目?
小豆茂:日立现在在中国主要有3个正在开展生态城市合作的项目,分别为天津、广州和大连。未来可能还会与5个地区进行这方面的合作,目前还在商讨当中。
在中国关于生态城的叫法有很多,比如在天津叫“生态城”,广州叫“知识城”,还有“智能城市”等等——不管名称是什么,具体涉及到领域差不多都是智能电网、新能源、水处理、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家电产品和信息终端的回收再利用,今后可能还会有高度先进的医疗系统。
城市化建设在中国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日立要和地方上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一起开展业务。中国在大量运用新能源的时候,需要解决系统不稳定的问题。日立拥有系统稳定化的技术和实际业绩,能够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相应的贡献。
欧美的一些厂家在信息领域非常强,但他们没有断路器、连接系统等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而一些硬件机器方面比较强的厂商,信息领域的业务又比较弱。日立则是同时在上述两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将之组合后,就能够提供其他公司无法提供的服务。
美国通用汽车日前表示,在停产一个月后,该公司已经重新启动旗下2012款雪佛兰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的生产。据悉,通用汽车公司此前曾对沃蓝达工厂进行升级而暂停了生产活动。
上世纪末,美国人宣判了电动汽车的死刑,当时,欧洲汽车工业主张发展柴油汽车,发展出以高压喷射、涡轮增压为特点的现代柴油机技术,并进一步应用到汽油机上;美国的观点是直接发展氢燃料电池;日本则钟情于混合动力。
至6月底,实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以来,我国共生产节能汽车419.15万辆,占同期1.6升及以下乘用车产量的42.45%。其中6月份生产节能汽车38.49万辆,占1.6升及以下乘用车产量的56.9%。同时,节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逐月攀升,6月份节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