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11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业内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预计到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在孕育期到成长期的过渡阶段,电池生产技术、配套公共设施、售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改进,全社会应有更大的耐心。
发展势头良好
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此次论坛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调研报告》称,截至2010年,纯电动汽车应用效果良好,已示范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629辆、纯电动乘用车(含Plug-in)1304辆、环卫等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纯电动特种车1307辆。
目前,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包括一汽、上汽、北汽、长安、奇瑞、吉利、力帆、众泰、青年莲花等都在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制生产。上海通用汽车生产的混合动力君越轿车销量达到约每月200-300台。据《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
对于产业现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电动汽车分会主任陈全世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在孕育期到成长期的阶段,很多问题需要一步步解决,大概还需要再过4-5年才能够步入成长期。
不能过于乐观
《报告》同时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现状和未来发展不能过于乐观。
有观点认为,中国在传统汽车生产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与发达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甚至超出竞争对手。《报告》指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是否与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不确定,以电动车的电控、电机和电池三大关键技术为例,中国在电池方面与西方先进水平相差最小,但在电机与电控技术方面相差依然很大。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尽管在政府推动下,中国有关企业对产业的态度由观望转为积极入市,产业环境有所改善,商业模式也进入探索阶段,但“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核心技术、政府投入和政府支持等重要问题仍未明确具体方向,产业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电池方面,锂电池目前最有希望。但锂电池在使用中存在爆炸隐患,且制造成本高昂,其安全性及经济性何时能符合商用要求仍难以预测。由于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十二五”期间,实现关键材料的自主化生产将成为电池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报告》建议,加大对公交系统购买混合动力客车的补贴力度,中国的公交用车市场巨大,每年的更新若基本上采用混合动力客车,将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目前情况下,将新能源轿车推向一般市场则不现实,一是补贴额度巨大,二是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暴露,维修服务工作跟不上,若大面积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
深圳比克电池公司近日宣布,由该公司自行生产的中国首款单体100安时动力汽车电池,以及100安时电池模组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力应用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表示:“在技术领域,优先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是国家的长远战略。但在产业领域,我认为应当优先推动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尤其是现阶段政策支持,肯定能够起到‘一米阳光,一片灿烂’的效果。对于尚未解决高成本和安全性的纯电动汽车,即使补贴再多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