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报道:一种新型电池在研究者们所称的“充电燃料”——即液态形式的电极中储存能量。其成就是既可以像传统电池那样再充电,也可以通过注入新的燃料充电,就像加油一样。
开发这项技术的研究者们称,这种材料理论上可以允许一辆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行驶500英里(约合800公里),是现在大多数电动汽车行驶距离的5倍。这项技术由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开发。在一座加油站重装这种燃料只要几分钟。相比之下,即便是最快的传统电池充电站也需要1小时来完全充电。
有限的行驶距离和长充电时间是电动汽车的两项最大挑战。液体电池电极可以通过提升电池组的带电量,来实现更长距离行驶,而且得益于需要较少的非能源储备组件,电池组还更加便宜。
资助这一工作的美国能源部先进研究计划署(ARPA-E)的项目经理刘平说,使用液态电极的电池也比传统的更安全。正负电极材料将存储在分开的储罐里,而不是像传统电池一样在同一个蓄电池单元里。这样可以防止短路和过热,避免锂电池因此着火。
充电燃料正处于初期阶段,但ARPA-E看好这项技术,宣布资助四个开发这项技术的团体。除了伊利诺伊的项目,ARPA-E还在支持通用电气、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分拆出的24M公司。
伊利诺伊研究者们目前展示了一个小型的“半单元”电池,使用了一个液体电极和一个固体电极。对于他们上个月开始的340万美元ARPA-E资助项目,他们计划建造一个正负电极都使用液体的原型。这个电池将能够储备1千瓦时的能量,足够行驶几英里。
在传统电动汽车的电池中,一个电池组里高达75%的材料,由不储存能量的组件构成,包括电池封装、传感器、电连接器、冷却系统等。通过液体储备能量,至少在理论上可以消除大部分材料,降低电池组的尺寸和成本。
关键在于从用于提取能量,产生电流的结构中分离储能材料。在传统电池中,每一层电极材料都配有一张铝箔和塑料薄膜,以便电子和离子流动产生电流。如果你想储存更多能量,就需要添加更多的铝箔和塑料薄膜。
在新电池中,液体电极将存储在储罐里,并被泵过一个相对较小的设备来交互和发电。增加储能只需制造更大的储罐,发电的装置可以保持相同的大小。储罐越大,发电设备占总体积的比例就越小。
液体电极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例如作为一种叫流体电池的设备的一部分,但它们通常把能量储备在稀溶液中,用于汽车就显得体积过大。一些电池拥有熔化电极,更适合静止的用途。每个ARPA-E项目都致力于设法将液体的能量密度增加一个数量级。麻省理工学院分拆出的24M公司是这一领域的先驱,已经展示了将高浓度的高能量电极粉末悬浮,并从中提取能量的可能性。主要的挑战是令实际电池达到足够高的导电性。
伊利诺伊的研究人员有一个类似的方法。他们强调使用纳米粉末可以以非常高的浓度悬浮,并且仍然容易流动,这得益于如此小尺寸颗粒的特殊性质。他们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从粒子提取电流,并希望这将使得他们增加电导率。直到他们完成专利申请前,这一技术的细节是保密的。
液体电极电池确实有一些潜在的缺点。纳米粒子会快速降解,研究人员才开始设计整个系统。他们需要设计一种方法来有效地泵过材料,并廉价生产电池。通过把新材料重装储罐来为汽车充电需要安装新的基础设施,其价格或许很昂贵。
2014年4月17日报道:一种新型电池在研究者们所称的“充电燃料”——即液态形式的电极中储存能量。其成就是既可以像传统电池那样再充电,也可以通过注入新的燃料充电,就像加油一样。
比亚迪表示,未来,新能源产业占公司收入、盈利的比重将快速提升,逐渐发展为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比亚迪绿色能源的三大梦想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太阳能,分别从用电端、输储电和发电端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2014年4月17日报道:“我留心计算了一下,我这一个月除了限行每天都开车,电费也就100多元,没超过200元。”15日,家住大兴区育龙家园的北京居民王铁铮告诉记者。
2014年4月20日消息,安凯客车在新能源客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安凯“一种测量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和“新能源电机测控固定工装”两项发明专利成功获得授权。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传来信息,香港富荣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新加坡、深圳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与攸县政府牵手,投资20亿元打造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整车生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