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一个在苏州萌芽、生根并发展壮大的中国客车品牌,凭着精湛的制造、服务技术,蜚声业内。
这是2015年苏州金龙海格客车的成绩单:销售客车突破24308辆,销售额实现118.13亿元,销量居国内行业前列。其中,新能源客车销售12003台,居国内新能源客车销售前列。“HIGER”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1998年在苏州成立的海格客车始终把“创造国内一流自主品牌企业”作为奋斗目标,至今已在中国客车制造行业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单一客车车型的年销量突破5000台的客车生产企业,第一家将轿车盘式制动技术运用到客车上,第一家在客车上匹配大马力节油发动机,第一家在客车上装备氙气大灯,第一家在客车上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CAN总线技术、第一家推出氢燃料城市客车、第一家推出G-BOS智慧运营系统,开启中国客车车联网元年。现为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和“出口一类企业”。这些“第一”的背后,是海格客车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引领的品牌发展理念和思路。
每年把销售额的3.5%以上用于研发投入,根据需求变化开发新品,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客车发展新趋势。
2007年3月,与世界“公路之王”斯堪尼亚实行战略合作,推出斯堪尼亚·海格系列高档客车,成为我国新一代高档客车的标志性产品,成功出口欧美高端市场。2015年,该产品占中国高端客车出口90%以上。
2010年,当时已在我国客车制造业排名第二的海格发现,随着高铁、动车时代来临,低碳运行成为企业发展迫切需求。基于这样背景,该公司引进一种通信集成技术——特力玛技术,开发出一种用于客车管理的智能化工具——G-BOS系统,通过采集客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行为轨迹和车辆发动机等设备的工作状况,为客车运营企业对运行中客车实施精准化、低成本管理,俗称客车“黑匣子”。如今,这个“黑匣子”已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推荐,在国内客车运营行业安装超过8万台。
依托这一系统市场运行经验,近年来,海格还先后开发了新能源智能监控平台、“G-BOS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等相关产品,升级了其他领域客车运行管理水平,大大改善我国道路客车安全水平。紧跟“互联网+”发展大潮,为全国多个景区交通提供一整套的车辆管理智慧解决方案,实现大众旅游时代的“智慧运营”提供了支撑。
得益于多年技术积累和储备,海格客车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服务领域独树一帜。至2015年底,海格已经形成了4至12米长全系列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覆盖公交、团体、短途客运、旅游、物流等多个市场。下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新型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高速客车研发中心,先后荣获“全国进出口质量诚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形成了由海格新能源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公司、创程车联网公司等到相关企业组成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产业链。至2015年底,海格新能源车累计推广22000台,主要系统实现了100万公里可靠性验证,推广的产品每年可节油8600万升,节气1.9亿Nm³,每年可为用户节省燃料费用约13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万吨,减少PM排放约74吨。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海格客车”排名第129位,品牌价值为202.86亿元。
随着电动物流卡车进入工信部生产目录,下半年有望进入推广目录,未来电动物流车较高的补贴、电成本的下降以及消费者对环保的顾虑都将对其产销量产生强烈地刺激,电动物流车产销量即将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物流车年产量高达290-320万辆,但电动物流车仅售出不到五万辆,渗透率很低。随着补贴目录的完善,物流车预计将在下半年发力,达到年销量8-10万辆, 2017年将达到15-20万辆,2020年销量有望攀升至50万辆,因此电动物流车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由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福田欧辉客车承办的“2016品质发现之旅”继北京首发启动,在昆明、合肥、南京等多个重点节点城市一站接一站举行着,传承着运输装备品质需求,也传承着福田欧辉客车的品质形象。2016年6月18日,“2016品质发现之旅(华东站)暨福田欧辉BJ6122超级客车上市发布仪式”启动,华东站活动由中国交通报社联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福田汽车集团、福田欧辉客车、福田康明斯承办,旨在从安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角度诠释“2016品质发现之旅”。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锂资源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中,进行了主题为“先进电池技术与锂资源高效利用”的圆桌会议,探讨了锂资源、电动汽车、先进电池技术与锂资源高效利用等相关问题。
刘峰,丰电安弗森(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弗森集团)董事长。2016年3月10日,他特意选择乘坐高铁从北京前往湖南株洲,他要亲自去解开一个心中的谜团,在他的心里,堆积着关于高铁与新能源汽车的“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