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则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消息引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业界的关注和热议,关键词就这三个字“狼来了”。
7月31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7批)正式发布,282款新能源汽车入围。其中,产品型号为EQ5045XXYTBEV7的纯电动厢式运输车进入了推荐目录,该车搭载的动力电池由中外合资企业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三洋能源)生产。而三洋能源是吴中区胥口镇集体资产经营总公司于2000年10月和日本国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建立的合资企业。就此,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三洋能源进入业界视线。
而在早些时候的6月29日,被列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的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在合肥正式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50.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
那么,外资入场,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底是鲨鱼还是鲶鱼?中国市场提前变为世界赛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整车、三电等零部件企业)企业胜算几何?或者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从竞争迈入竟合时代了吗?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对此进行剖析,供业界参考。
外资入场或成新常态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2016年,中国新能源车累计推广辆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46%。
中国市场巨大的“吞吐量”一直是催生技术创新的沃土和世界巨头觊觎的肥肉,正日益成为全球车企竞艳的舞台。
在这样的语境里,外资“入侵”毫不奇怪,只是时间的节点有些令人猝不及防。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简称《指导目录》),自2017年6月28日起施行。
此目录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部分的第一部分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第七条,赫然写着:汽车整车、专用车汽车制造: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另外,制造业重点取消了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池、燃料乙醇等领域准入限制,放宽了纯电动汽车等领域准入限制。
有关专家解读是:新增和修改的鼓励类条目将更好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继续鼓励外商投资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领域,支持外资广泛参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其实,就在大众江淮新能源合资企业合同正式签约的6月1日的同一天,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集团”)与德方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下称“戴姆勒”)也签署了加强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而作为框架协议的重要部分,戴姆勒拟战略投资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加强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引进戴姆勒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至北京奔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戴姆勒将共同投资,对北京奔驰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从而为新产品的引入作好准备。
北京汽车与戴姆勒签署框架协议
就在《指导目录》发布的第二天,6月29日,被列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的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在合肥正式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50.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双方股比为50:50,合资期限为25年,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用地面积约691.5亩。计划2018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另据了解,除纯电动乘用车以外,包括皮卡业务在内的多项合作也已经经历过多轮次的谈判。
除了戴姆勒试水、大众江淮合资获批、特斯拉谋求中国投资建厂等整车领域的“国门”洞开之外,动力电池领域的外资势力更是来势汹汹。
自2013年以来,三星SDI、LG化学、韩国SK、日本松下等纷纷开始在中国建厂,但很快,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遇冷。由于多种原因,搭载外资企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均未能进入推荐目录,这导致外资电池企业始终被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
然而,进入2017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截止到目前已经发布了7批推荐目录,其中前四批均未见外资动力电池企业搭载的产品入围。自第5批推荐目录开始,质的变化发生了,搭载AESC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先后进入了第5、6批推荐目录。而在第7批推荐目录中,中外合资企业三洋能源进入推荐目录。据悉,与松下建立合作的中国企业是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国电池工厂的合作协议也已经签订,在今年下半年投入生产,2017年电芯年产能约为1亿支。
外资电池正式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序幕就此开启。
或可预见,与跨国巨头的贴身肉搏已不可避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又有几何胜算?
自主品牌的挑战与机遇
有专家表示,今天的市场换技术和几十年前的市场换技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过去是强弱联合,今天应该是强强联合。在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企业)领域,新建的合资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主动权依旧掌握在中方企业手中。
诚然,外资巨头的大举入华给自主品牌确实带来巨大冲击和威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国际巨头合作或贴身肉搏,或许世界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将由此涅磐而生!
换一种角度看,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外资企业走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两股力量和途径都是无法阻挡的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的趋势浪潮,“闭关锁国”、螳臂当车都是不可取且做不到的。
近些年,国内自主品牌“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止,随着不断扩大的汽车出口量,以及国家品牌向上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后,一些车企开始向海外建厂和本地化生产的方式转化。加上“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良机,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已经从当初单一的产品贸易,逐渐向技术、人才与资本共同输出的海外产业战略布局转变。
在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企业)领域,以比亚迪、银隆新能源、宁德时代等企业为例,管中窥豹,我们得以洞悉全球舞台上的中国力量。
目前,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国轩和力神这五家企业已组成了中国动力电池的第一梯队,其产能均在位于第二梯队电池企业一倍以上,2016年这五家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合计占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75%以上,从而牢牢掌控着中国市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其中,成立仅六年的宁德时代早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眼中的香饽饽。借助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东风,通过领先的电池技术以及卓越的战略眼光,宁德时代已进入华晨宝马、吉利、北汽、宇通、金龙、上汽、广汽等车企的电池供应商的名单中。日前,韩国现代汽车也选择宁德时代作为首个中国电池供应商。此外,大众汽车正为其电动汽车选择电池供应商,而宁德时代是大众洽谈的供应商之一。未来,不排除宁德时代将进入特斯拉产业链的可能!前不久,宁德时代牵手苹果公司,助力造车,霸气侧露。另外,宁德时代与上汽联姻成立两家合资公司,进一步完善新能源领域产业结构。宁德时代日前已启动上市辅导,欲撬动资本市场加速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众多车企纷至沓来的订单,推动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原先在全球排名第三、国内排名第二的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甚至反超国际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的比亚迪。
上汽时代先进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项目、时代上汽先进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奠基。
而比亚迪已在美国、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国家建设了五座海外大巴工厂。目前,比亚迪电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到了美国、日本、英国、巴西、荷兰、澳大利亚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40个城市。数据显示,比亚迪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10万辆,加上商用车,去年全球总销量约11.4万辆,同比增长约70%,居全球首位。
银隆自2011年通过战略控股美国奥钛以来,经过持续研究和创新,一举攻克了业内公认的“高安全问题”、“严寒环境条件下使用问题”、“快速充放电问题”、“电池寿命问题”及“电池产业化问题”等五大问题。得益于其自主掌握的全产业链优势,集安全、稳定、宽温、高效、快速充储等优点于一身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以及独创的四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全生命周期的高运营效率等优势,银隆钛在公交领域强势出击,迅速成长为一线品牌。
而近期,中国的VC金沙江创投斥资10亿美金,从日产手中购得AESC总计51%的股权。AESC以锰酸锂技术路线称著于世,该公司在车载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松下,排在第二位。 对金沙江创投而言,或许会在几年之内锁定与雷诺-日产的供应关系。另外,AESC将毫无疑问会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吃下雷诺-日产-三菱在华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同时在湖北省政府的帮助之下,或将拿下东风汽车集团的配套资格。而AESC亦可作为中国军团的一员参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角逐,争取做到TOP5。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认为,外资企业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加速包括动力电池企业在内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组整合,对于自主品牌企业而言,未来不仅将与国内品牌竞争,还将与国外巨头展开竞争。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其一定程度的技术优势,以及本土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必将对中国企业造成冲击。而为了应对挑战,本土企业必须不断升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这一角度看,外资企业的进入或将倒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快的转型升级。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未来管理》一书中指出:“惟一合理的假设是未来的市场、人口结构、科技、金融、竞争对手,都将和以前不同。企业应该去寻找已经发生,但还没产生全面冲击的变动。”德鲁克称此为“远眺窗外”。
那么,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远眺窗外得出的结论是:“狼来了”之后,或许预示着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竞争迈入竟合时代的启幕。
合作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逻辑是共赢性。合作竞争理论(cooperation-competition theory)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进行竞争,也有合作,是一种合作竞争的新理念。它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思想。同时,利用博弈理论和方法来制定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强调了战略制定的互动性和系统性。
或许,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节能减排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使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竟合,彰显的不仅是中国制造融入世界洪流的东方特色,更是全球同步、共赢未来的大国格局和眼光。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竟合元年?!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件,转载请提前联系微信[xnyauto002]
7月31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7批)正式发布,282款新能源汽车入围。其中,产品型号为EQ5045XXYTBEV7的纯电动厢式运输车进入了推荐目录,该车搭载的动力电池由中外合资企业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三洋能源)生产。
8月14日下午,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正式对外公布北汽新能源B轮融资完成情况。记者获悉,本次融资募集资金为111 18亿元,远超年初预计的80亿元目标,本次增资,还是继2016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发布的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企业增资项目
2017年8月9日是新加坡建国52周年纪念日,在当地喜迎国庆之际,比亚迪也送上了一份绿色的祝福——新加坡首台纯电动旅游巴士在当地正式投入运行。当地运营商宏达同特别安排巴士接送前往庆祝活动的民众,同时邀请新加坡最受欢迎的广播电台在车内进行直播,让市民们绿色出行的喜悦通过电波传达到每个角落,为国庆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