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江苏常州举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州论坛(2017)”。本次论坛主题是“交通变革与智能出行”,聚焦探讨未来的交通体系与出行方式,具体讨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如何应用于出行及交通;交通体系的重构需要哪些政策与法律法规调整;汽车产业如何适应这些新变革等问题。期间,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斌出席峰会并发表讲话。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斌
以下为刘斌演讲实录:
我自身主要是研究新能源汽车财税,还有小排量汽车的优惠政策。说实话对自动驾驶并不太了解,但是汽车的发展,或者说汽车未来会受到自动驾驶的冲击,使得整个出行方式,还有整个生态,整个产业链,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根据这个命题作文,我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来共同探讨。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发展自动驾驶?虽然说行业内,或者说资深的业内机构都有很清醒的认识,但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升到一个产业,我还是想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来探讨。假如说第一个问题认为发展自动驾驶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很多的商机。第二个问题,企业究竟能做什么呢?能抓住什么呢?怎么为自己获得发展的机会?第三个问题,发展自动驾驶过程当中政府部门能做什么。工信部有七个司在研究,包括发改委在研究自动驾驶的报告,包括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在自动驾驶的风口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究竟有什么可以作为的地方?
第一,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
中国企业做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相关布局有的很多。我们8月份去加州进行交流的时候,斯坦福大学一个华人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发展自动驾驶?我们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安全,他们说安全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和你们这个企业有什么关系?我们就反问谷歌为什么要发展自动驾驶?他说谷歌之所以要发展自动驾驶,是因为中间有商业价值,这个商业价值是什么呢?比如说从旧金山到洛杉矶有5个小时的车程,这5个小时的车程,如果运用了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那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传媒渠道,对谷歌来说就控制了这个驾驶员,或者乘客。5个小时的时间内他们可以推送的传媒还有更多的服务,还可以做广告。人每天的时间也就24小时,都是很宝贵的,掌握着这5个小时的时间,谷歌就能够产生很多的商业价值。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的企业,我们说中国要发展是因为安全,因为现在95%的事故是由于人的问题,所以是为了安全。但是在这个发展安全的过程当中,对我们企业,具体到某一个企业,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还是为了更多的安全性能够获得大家的关注?或者是为了开车的方便?开车方便又给你带来了什么价值?中间有大数据,大数据能够掌握他的出行,提供商业的服务,但是你是否能够等到那一天?比如能够缓解拥堵,对于你企业来说,对于发展自动驾驶的企业来说有什么商机?我个人分析,现在做的国内企业有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汽车企业,包括上午奇瑞讲了他们将来会做L2,包括跨国的车企说现在已经瞄准L4的产品,推动它的商业化,他们不做就会被新的技术革命,就好象柯达被自己发明的数码技术所革命一样,是不是这个原因?
第二, 对主机厂来说,他要业务转型
比如说我们2009年到2011年的时候,当时跟发改委和大众公司做了一个汽车社会的课题,当时想解决交通拥堵停车的问题。到了欧洲考察,CPSA给我们介绍的是分时租赁,他们是当时分时租赁的提供商。我们当时感觉分时租赁和交通拥堵有什么关联?我们一直带着这个疑问,后来我们跟宝马进行了够,宝马说为什么这么多的主机厂都要做分时租赁,大家提的战略都是一样的,电动化,共享化,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要做分时租赁?是因为原来个人购买车可能七、八年才购买一辆,但是做的分时租赁之后,一年之后这个车可能就需要更新了,宝马的车主是30、40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购买,但是因为做了分时租赁,客户往下拉,20多岁的人就可以享受宝马。主机厂是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做自动驾驶?
第三, 消费的服务,包括大众和滴滴,是否也做服务商?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推动新技术的革命,还是说在建设新的生态,引领新的出行模式?我不太了解,我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前面谈到了在自动驾驶当中可能有很多的商机,比如浙江的一家电动车制造商,做租赁的时候,他说租赁的收入比不上做广告的收入。因为做租赁的时候,客户一键按动的时候,首先出现的就是广告,这是在国外做的。这就成为了他的一个盈利点,我们在发展自动驾驶的过程当中,对于每个致力于投身到自动驾驶的浪潮当中的企业来说,你提供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的顾客是在哪里?是广大的私人,还是说一些上班族,还是滴滴所说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我们就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后来共享单车一出现解决了,市场的力量比政府的力量更大。和单车一样,做自动驾驶当中,你的顾客究竟是什么?你为顾客提供了什么价值?是良好的价值体现?还是增值?还是其他的荣誉感?这些价值当中,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在自动驾驶当中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你是靠提供车这个硬件,还是靠提供共享的平台,还是像安卓平台一样,都是需要探讨的。如果这些都能够找到的话,这家企业来做和其他企业来做有什么区别?你发现之后,如果别人都知道,你没有领先的能力。也就是说,你做这项价值提供,你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别人复制的究竟是什么?可能每一个致力于自动驾驶发展的,都得很好的进行思考。
在自动驾驶发展当中政府在做什么?现在提出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就是两头发展,一个是新能源,第二就是智能汽车。政府在新能源很明确该做什么事情,那么在自动驾驶当中,政府介入不介入,如何介入,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论。在政府介入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正方的观点,谈到同时也有反方来驳斥。新能源汽车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但是另外的报告也上去了,纯电动汽车仍然有很多副作用。我们政府如果介入自动驾驶,可能要做安全,为了降低交通伤亡率。但是自动驾驶介入的时候,恰恰会有一些不安全,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因为中国混合道路交通的复杂状况,机器也是很难适应的。政府为了缓解交通,但是也可能增加交通,只有一辆车的情况下,我可能开车上班,如果是自动驾驶,我可能把车给其他人继续使用,就会导致车辆的增多,反而会增加拥堵。自动驾驶会提高车的利用率,导致车的总量的减少。但是另外一方面,不要指望任何一项技术或者应用会导致资源的大规模减少,包括我们对电脑的使用,对打印机的使用,并没有造成纸张的减少一样。还有是减少排放,由于过多的自动驾驶的使用,反而可能会增加排放。所以说政府介入的时候,也会有这两方面的观点在左右着。政府要做自动驾驶介入的话,主要的原因还是安全的问题,还是自动驾驶发展当中需要配套设施,需要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这些都是私人难以提供的,需要政府来介入。
如果政府必须介入的话,那么政府究竟在哪些方面要有所作为?并且要如何作为?还是不太明确的。第一,如果政府要介入,就像我们企业一样,企业进行拓展的时候,风投的时候,会提发展目标。政府要做这个事的时候,要支持自动驾驶的时候有什么目标?比如新能源,我们提出50万辆,500万辆,难道自动驾驶也是这样辆的目的?还是像谷歌一样,对距离的测量到厘米级的量化目标。比如对于风险,多少秒的目标,政府要介入肯定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这样才好出台相关的措施来推进。政府来介入的时候,自动驾驶的难点,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汽车厂家是一个硬件提供商,软件的平台全部都是依靠它,所以这种路径像安卓平台一样,还是像主机厂慢慢的演进,去做硬件和软件的路线?是递进的路线还是激进的路线?如果说政府要支持,究竟支持什么样的关键技术?能不能像新能源一样,电池、电机、电控一样,一说别人该明白了,术语比较多,很难清晰的向业外的人,向社会说明白。如果不能说明白,政府就不可能大规模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究竟要做什么?比如信息通信产业、交通、5G,对于很具体的要做的事情,像新能源一样。还有上午提到的法律法规、交通法规、还有相关技术的标准,大家都说要做,但是能不能在这个方面提提建议,列一下具体要做什么。如果说这些都能够明确,又能够得到行业,得到大家的共识,这个时候政府才能毫不犹豫的去支持它的发展。
我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内容,请大家多多指正!
(根据速记整理)
2017年9月2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江苏常州举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州论坛(2017)”。本次论坛主题是“交通变革与智能出行”,聚焦探讨未来的交通体系与出行方式,具体讨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如何应用于出行及交通;交通体系的重构需要哪些政策与法律法规调整;汽车产业如何适应这些新变革等问题
“我国已启动燃油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的一句表态,引起了汽车行业的热议。各级政府和各大企业为抢占未来市场,纷纷加快了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节奏。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需求,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9月23日~2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举办“新型轨道交通自主创新研讨会”,邀请协会专家、政府领导、设计院、高校及企业代表等500余人齐聚银川,共襄盛会。
能量转换率高、噪音小、低排放……新能源汽车眼下正成为时髦交通工具的代名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生产销售。当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不断为城市生活注入低碳元素的时候,一台既符合节能减排政策,又受市场欢迎的新能源汽车离普通家庭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