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随着众多车企大力推广电动车,新一轮的电池原材料争夺战愈演愈烈。电动车车载电池依赖大量的原材料,如:锂、镍、钴及石墨,部分车辆甚至还用到了稀土资源。
去年,电池材料价格迅速飙升。在过去的一年半内,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矿的原材料售价增幅在190%以上。
车企与电池制造商正与各大矿商签订协议,随着电动车数量增长及各国政府政策放宽,未来车辆将从内燃机车转向电动车,各类电池金属的需求量无疑将随之增长。
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称,2016年上路行驶的电动车数量达到200万辆,据估计,2040年上路行驶的电动车数量至少将达到4000万辆。部分国际大矿商正在执行业务转型,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供货。必和必拓表示,2017年将成为电动车发展的“转折点(tipping point)”。
今年9月,中国的长城汽车与澳大利亚矿商——皮尔巴拉矿业有限公司(Pilbara Minerals)签订协议,确保未来5年内的锂矿供货。
金融投机者(Financial speculators)也加入了行动,Cobalt 27囤积了2000多吨钴,中国对冲基金(Chinese hedge fund)——上海混沌投资(Shanghai Chaos)也囤积了大量的钴。
钴供货不足,价格动态变化大成为车企及电池制造商的一大难题。目前65%的钴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该国是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瑞银的分析师们认为,2020年钴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增至近20万吨/年。为此,需要拓展性的采矿项目,避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材料短缺的困境。
尽管锂矿资源更为丰富些,但在未来数年内,仍面临供应短缺的情况,因为新开的采矿项目仍然难以满足供货需求。据高盛(Goldman Sachs)透露,截止至2025年,预计锂的需求量是当前的4倍多,届时将高达779,000吨。然而,新开采项目的推进及实现量产却面临着障碍。
目前,主要从澳大利亚的硬石及南美沙漠中的卤水(brines)中提纯锂金属。若还要开发新的开采项目,那只能将目光放在阿根廷了。尽管玻利维亚也有大量的锂矿储备,但存在较高的镁沉淀物。由于杂质很影响品质,玻利维亚的锂矿并不适合。
然而,商品期货市场还面临一项核心不确定性,即:未来的电池技术。由于价格高昂且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电池制造商正在削减电池中钴的用量。今年9月,英国的一家可持续技术公司——庄信万丰(Johnson Matthey)公司宣布,该公司研发了一项高性能的新电池材料,其采用了锂与镍两种金属,但减少了钴的用量。据投行Liberum Capital 透露,镍有助于提升电池的电量,其成本是钴的1/6,而储量是钴的20倍。据估计,2025年电池级镍的需求量将从去年的7.5万吨增至40万吨(视各材料的具体成分及含量而定)。
从长远角度看,电池公司正寻求翻新电池设计。英国的戴森(Dyson)也计划在2020年打入带你动车市场,其车型将采用固态电池,最快要到2020年末推出其新车型。这类电池采用安全性更高的固态材料取代当前电池普遍采用的电解液。
电动车增势迅猛 电池材料供给还Hold得住吗?据外媒报道,随着众多车企大力推广电动车,新一轮的电池原材料争夺战愈演愈烈。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称,2016年上路行驶的电动车数量达到200万辆,据估计,2040年上路行驶的电动车数量至少将达到4000万辆。部分国际大矿商正在执行业务转型,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供货。必和必拓表示,2017年将成为电动车发展的“转折点(tipping point)”。从长远角度看,电池公司正寻求翻新电池设计。
氢燃料电池车开始在中国实证实验 丰田TMEC有了新动作在环保事业加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各大经济体都提出了全新的节能减排战略,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身上
Model 3遭遇生产瓶颈 特斯拉对台企订单锐减40%盖世汽车讯 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从12月份起计划对全新Model 3的台湾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大工业股份有限公
电动车重大发展突破指望石墨烯量产? LION为新工艺投资BEGO据外媒报道,通用、美国富美实公司(FMC Corporation)、麦格纳国际、Pretium Resources、Global X锂电池技术ETF(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正在致力于石墨材料及石墨烯的研发创新。BEGO的工艺可在常温下操作,无需加热、加热或提供真空环境。为此,BEGO表示,公司可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下生产石墨烯,且价格相对低廉。
日产智行科技三要素知多少?东京车展见分晓据外媒报道,日产IMx零排放概念车亮相东京车展,使观众从这款概念车中一窥日产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的风采与理念,这款概念车型的设计主题为“共同驾驶(Together We Ride)”,该设计强化了车辆与驾驶员间的纽带。欲知日产智行科技三要素,请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