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6月12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月度数据,5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9.9GWh,环比增长35.6%。其中三元电池产量6.5GWh,环比增长49.5%,占总产量比65%;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3GWh,环比下降16.9%,占总产量比23.4%。锰酸锂电池5月产量增长明显,共计1.1GWh,环比上升455.8%。
根据4月的数据,三元电池产量为4.3GWh, 占总产量比59%;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8GWh,占总产量比38.2%。因此,5月三元电池产量增长带动了整体电池产量的上升。
今年1-5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37.0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生产22.9GWh,占总产量比61.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生产12.2GWh,占总产量比33.0%;其他材料电池占比5.2%。
从动力电池企业生产集中度水平来看,5月份,动力电池产业产量排名前三名的企业共生产7.5GWh,占比75.6%;前五名企业共计生产8.4GWh,占比84.8%;前十名企业共计生产9.5GWh,占比95.4%。龙头企业产量集中度占比较4月份显著提高。
1-5月份,动力电池产业产量排名前三名企业共计生产25.6GWh,占比69.0%;前五名企业共计生产28.6GWh,占比77.1%;前十名企业共计生产32.6GWh,占比88.0%。
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显示,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5.7GWh,同比增长26.2%,环比增长4.8%;1-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23.4GWh,同比增长84.6%。5月份三元电池装车3.7GWh,较4月基本相当,磷酸铁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5月份装车量分别为1.8GWh和0.1GWh,环比分别提升16.7%和311.9%。
2019年5月,共计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4月份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9GWh、4.3GWh和4.9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69.2%、75.9%和86.2%。
2019年1-5月,共计6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7.5GWh、18.6GWh和20.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4.7%、79.7%和88.4%。
2017-2019年5月我国配套动力电池企业数量
2019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序号 | 企业名称 | 装车量(GWh) |
1 | 宁德时代 | 2.34 |
2 | 比亚迪 | 1.07 |
3 | 合肥国轩 | 0.51 |
4 | 力神电池 | 0.21 |
5 | 时代上汽 | 0.17 |
6 | 亿纬锂能 | 0.14 |
7 | 联动天翼 | 0.12 |
8 | 欣旺达 | 0.12 |
9 | 多氟多新能源 | 0.11 |
10 | 中航锂电 | 0.10 |
注:装车量数据来源为汽车生产合格证,对多家电池企业配套同一车型产品采取平均值方式计算
2019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序号 | 企业名称 | 装车量(GWh) |
1 | 宁德时代 | 9.91 |
2 | 比亚迪 | 6.26 |
3 | 合肥国轩 | 1.29 |
4 | 时代上汽 | 0.62 |
5 | 力神电池 | 0.54 |
6 | 孚能科技 | 0.51 |
7 | 中航锂电 | 0.41 |
8 | 亿纬锂能 | 0.39 |
9 | 比克电池 | 0.37 |
10 | 多氟多新能源 | 0.35 |
注:装车量数据来源为汽车生产合格证,对多家电池企业配套同一车型产品采取平均值方式计算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中国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7GWh,三元占65%,宁德比亚迪国轩包揽前三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6月12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月度数据,5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9.9G
中高端车型占9成,北汽新能源EU5领衔企业向上突破车市寒意难消,但永远不乏惊喜。5月份,北汽新能源EU5以761%的同比增速、7079辆的业绩,斩获了国内新能源
增速创新低 !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0.4万辆 同比增长1.8%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今年5月,我国汽车产销依旧是“降”字当头,除了整体市场产销降幅持续扩大、乘用车
大众计划投资9亿欧元与Northvolt联合研发电池大众汽车集团6月13日宣布计划投资9亿欧元与Northvolt公司联合开展电池研发。该笔资金其中一部分将用于设
欧洲首个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即将建立 大众宝马纷纷投资当地时间6月12日,瑞典Northvolt公司宣布了一项1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协议,该项协议将使欧洲首个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Northvolt Ett在瑞典谢莱夫特奥(Skellefteå)建立。据悉,该锂离子电池厂初始产能将达16千兆瓦时,后续将扩大到至少32千兆瓦时;建筑施工工作将于8月份开始,预计将于2021年开始大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