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的一次次曝光,正逐渐消磨市场对新造车企业的容忍度,对于还未量产的后来者而言,“试错”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不能再出错”,对新造车企业来说是当前市场的基本要求,尤其关乎车辆和人身安全的核心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在当前的特殊时期,无异于自掘坟墓,加速自身离场。
理想汽车长沙“冒烟”、特斯拉“方向盘固定螺栓缺失”、“App无效导致黑屏”、广汽新能源“自燃”......一桩桩、一件件,让造车新势力(或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一次次暴露在公众的“聚光灯”下。受经济形势、新冠疫情以及自身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整体来看,新造车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产品上的任何疏忽都可产生致命的后果。
追求创新不等于忽视产品本身
不可否认,新造车企业为汽车行业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思维,正因如此,其全新搭建的研发、制造、品控、销售、售后服务等体系仍有待时间检验,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杨小林表示,低级错误频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其团队相对于传统车企而言经验不足,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受到掣肘;二是综合体系能力薄弱,相关投入有限,倾向于研发外包和代工生产。
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 杨小林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汽车频道副主编范文清表达了同样看法,她认为新造车企业缺乏对汽车制造业的敬畏之心,过于关注传软件方面的功能,从而忽视了硬件的重要性,导致验证环节缺位、事故频发。"在这方面,特斯拉的做法明显更激进",马斯克曾说过要寻找专家级软件工程师,不需要具备汽车行业所需的经验,“特斯拉的质量和做工问题可能与此有关”,《经济观察报》汽车版主编王国信分析指出:“相比之下,中国的新造车企业的问题,更像是测试时间不够、以及生产一致性存疑”。
《经济观察报》汽车版主编 王国信
事实上,安全问题的一次次曝光也正在消磨市场对新造车企业的容忍度。范文清认为,对于还未量产的“后来者”而言,其试错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不能再出错”,对新造车企业来说是当前市场的基本要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首席记者王跃跃更是直言,关乎车辆和人身安全的核心问题,容不得企业有“试错”的侥幸心理。
多重因素叠加催生大浪淘沙
4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过渡期为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新政提高了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门槛,并再次降低了补贴额度。其中,30万元的分水岭以及每年200万辆补贴上限都对新造车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频道副主编 范文清
这其中,理想汽车的遭遇颇为尴尬,30万元以上车型特斯拉Model 3已连续降价,蔚来则以“换电模式”享受新政补贴,算来算去只有32.8万元的理想ONE“OUT了”。李想曾表示,未来三年不会新增产品,对于补贴退出的成本将由理想汽车承担。“这实属无奈之举”,范文清表示,理想汽车还未形成规模效应,但车辆的研发、制造成本已然固化,所以面对新政,理想汽车并没有调价的能力。“理想汽车的决策并不难理解”,王国信分析说:“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降价和自己承担补贴退坡的成本相差不多,但是降价会引起老用户的反感”。
再来看新造车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近日车和家注册资本再次减少约3亿元,3名董事以及18位股东退出,杨小林表示:这些股东或许是认为理想汽车上市渺茫,此前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加之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国经济动荡,导致理想赴美上市计划几乎夭折。
除了理想汽车,其他头部新造车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堪忧。2019年蔚来营收同比增长了58%,然而净亏损却进一步扩大17.2%至112.957亿元,且遭高瓴资本清仓,不过最终落地合肥暂时解决了生存问题。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谓一枝独秀,但是近期价格的频繁调整让许多消费者持币观望,4月,国产特斯拉Model 3销量仅为3635辆,环比大幅下跌64.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首席记者 王跃跃
最近两年年,车市本就处于调整期,突发的疫情又让汽车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对于靠融资“续命”的新造车企业而言,无异于进一步压缩了其生存空间,王跃跃表示,“面对越来越有限的市场生存空间,一大批新造车企业或将被加速淘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汽车频道)
【述评】:知易行难,这句老话说得没错,用在造车新势力身上,更为贴切。随着造车新势力的产品量产,质量问题开始层出不穷,去年曾发生蔚来、特斯拉、威马多起“自燃”事件,引发了一波电动车安全的大讨论;早几年,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也曾发生过充电桩爆炸、车辆“趴窝”等问题;今年以来,类似的问题,同样“止不住”地接踵而来。
汽车产品最本源、最核心的属性,就是安全,上百年来的行业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造车没有捷径可寻,品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个铁律面前,不管你是哪儿来的新势力,甭想绕过去。要想尽量减少失误,大到造车的传承、工匠的精神、成体系的产业化能力,小到管理者的预判、设计师的灵感、工人师傅的熟练程度...虽然造车不是“高精尖”,但一定是“万般难”,也不枉称“大工业时代的集中体现”。
在这里,想与诸位分享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次采访中,国内某高档车品牌高管谈到特斯拉,“你们可能开过特斯拉,估计也会被炫酷的大屏吸引,这一点值得传统车企学习。但从制造而言,你们是否留意过它的后备厢?其钢板连接处缝隙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用过几年之后,我敢保证,一定会出问题”、“如果这样的做工出现在传统高档车身上,消费者一定不会‘买单’。”
那位高管谈到的制造细节,是“以小见大”的感慨,消费者即便对新势力再“宽容”,若涉及到安全问题,相信也一定是“零容忍”,谁也不愿意拿人身安全去“尝鲜”,仅此一条,就需要“蒙眼狂奔”的新势力们,补上这一课,别让消费者成为“小白鼠”。
财经类汽车主编谈:造车新势力淘汰赛加速 “试错型”发展要不得安全问题的一次次曝光,正逐渐消磨市场对新造车企业的容忍度,对于还未量产的后来者而言,“试错”的机会
创企Hyzon Motors开始量产燃料电池重型车 搭载370 kW燃料电池从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公司Horizon Fuel Cell Technologies剥离出来的初创公司Hyzon Motors正式量产氢燃料重型车。
传蔚来换电收费?秦力洪辟谣:老用户福利不会改变近日,车友群传言蔚来要改变免费换电服务的政策了,即将开始收费。传言一出,车主纷纷开始讨论是不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