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的小米2021年度发布会上,掌门人雷军正式宣布公司将涉足汽车行业,开始造车!
小米对这件事情的“认真”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从公司层面,小米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持续投资100亿美元来实施这一计划——据称这样的决定,是在75天内通过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的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董事会而做出的决定;从雷军个人层面,他在宣布“小米造车”时郑重表态“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颇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感觉。
其实“小米要造车”的消息此前在坊间已经传了一个多月,但是小米公司一直对此不予置评,现在看来当时很可能还处于一个最后决策前的“纠结”期,现在一切尘埃落定,大家终于可以做些分析了,由此来揣测一下雷军和小米在造车这件事上的心路历程。
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
首先,能够说服公司内部决策层的,一个最硬核的理由,就是电动汽车市场的大趋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45.6万辆,比上年增长17.3%,可见尽管有疫情以及优惠政策退坡的影响,但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到新车总销量的20%,而到2030年,这个比例要达到40%。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数据,2020年39万亿元的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中,1/10是买车的支出,这个数字是消费电子市场体量的三倍以上,对于一家希望有持续增长力,而不是在手机市场竞争泥潭中越陷越深的公司来讲,“造车”肯定会成为其多元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选项。
从全球市场来看,进入2021年电动汽车的表现也十分抢眼。据EV Sales网站的数据,2月份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跳增136%,市场渗透率达到了4.6%,预计全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450-500万辆。这些靓丽的市场数据,无疑向小米证明,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下一个“风口”,值得凭借风力再飞一把。
汽车行业新纪元的新机遇
除了让人憧憬的市场前景,具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其内部正在孕育的一场变革,也给小米这些行业的“门外汉”提供了机会。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汽车行业正在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个“新四化”的潮流迅速向前奔涌,而想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汽车产品本身也需要来一场彻底的革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前以硬件为核心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软件定义汽车”这个方向快速进化,这也使得未来的汽车功能不再是一个被硬件固化了的难于更改的状态,而是会伴随着软件的升级,不断更新和迭代;买来的汽车不是越用越旧,而是常用常新——这有点像我们身边的智能手机,在其生命周期中,总是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迭代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而到了“软件”的范畴,小米这类从ICT行业发家的公司,会发现自己在汽车领域突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感:一方面随着汽车产品功能外延的扩展,与ICT行业的交集会越来越大,机会自然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在软件工程上ICT公司深厚的积淀,也使其对于“软件定义汽车”这件事充满了信心。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在汽车“新四化”变革的道路上,之前已经有了一个特斯拉的成功案例——2020年,特斯拉的市值飙升至600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销量最高的五大汽车制造集团的总和——这充分说明从投资者到市场已经做好了准备,告别内燃机的时代,迎来一个汽车行业的新纪元。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拐点上,有“野心”的小米自然不会缺席。
利用电动汽车“弯道超车”
再有,在向汽车行业新纪元、新时代迈进的过程中,小米这些后来者已经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大家知道,在内燃机汽车时代,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很多核心的技术(比如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掌握在几个头部玩家的手中,后来者想要与他们掰手腕,面对的壁垒几乎无法逾越。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讲,关键核心部件(如电机、电控和电池这“三大电”)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后来者可以通过从市场上采购,或者自己搭建技术平台,快速开发并制造出自己的汽车。
而且这种机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ICT厂商所洞察到,并已经开始采取了行动,而且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众多厂商在汽车行业布局卡位的节奏明显加快。比如百度官宣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一家新的汽车公司;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联手发布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华为携手长安汽车、宁德时代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的计划;富士康与吉利、法拉第未来(FF)商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事宜;还有苹果这个深藏不露,但传闻不断的对手。这都会让雷军和他的团队嗅出大战前的火药味,因此小米的步伐也必须加快。
电动汽车迅猛发展的市场大势、汽车行业自身变革的强烈需求、后来者弯道超车的发展良机。想必从以上的分析中,大家已经能够大体理解为什么小米会赶在这个时间点上按下其“造车”计划的启动键。
当然,上述所有这些天时、地利、人和只不过为小米造车成功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在中间遇到的沟沟坎坎还得一个个去迈。就拿去年延续至今的汽车行业“缺芯”这件事来讲,就充分说明在汽车行业,仅在供应链管理这个环节上的一块短板,就可能会对公司的大局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总之,造车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在想着颠覆一个传统或对手之前,对其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还是十分必要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颠覆和被颠覆中走过来的,只要是一个“认真”的颠覆者,我们应该先给Ta一个大大的赞。
3月29日的小米2021年度发布会上,掌门人雷军正式宣布公司将涉足汽车行业,开始造车!小米对这件事情的“认真”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从公司层面,小米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持续投
比亚迪的刀片,谁能与之一战?4月7日,比亚迪在“纯电全系 佩刀安天下”新车发布会,一连发布了四款新车,分别是秦Plus EV、2021款唐EV、宋Plus EV、2021款e2。其中,秦PLUS EV
4月7日,比亚迪在重庆举行“纯电全系 佩刀安天下”新车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比亚迪发布了四款新车,分别为2021款唐EV、秦PLUS EV、宋PLUS EV及2021款 e2四款纯电车型,并且都将全面切换搭载刀片电池
每月初,各大车企都会陆续公布自家的最新销量数据,其中造车新势力公布最新交付量的速度更是非常积极。这不,刚步入4月份,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就纷纷公布了3月份的交付数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具体表现
随着华为即将与北汽新能源合作发布第一款车型,小米也在近期成立汽车部门,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在众多行业存在竞争关系的对手,谁将更有希望在汽车市场胜出呢?华为在多个行业压制小米小米无疑是中国科技行业颇为亮眼的
“不能只谈数据和代工。”作者:苗正 出品:财经涂鸦自百度、小米之后,滴滴似乎也在悄然进行着他们的造车计划。2021年4月初,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也曾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