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着新能源资质却不生产,30家车企的“准生证”或将被撤销。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通知,公布了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第1批)清单,30家“上榜”企业面临着被撤销生产资质的风险。
发展中心表示,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对2017年7月1日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了梳理,拟将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名单上报工信部。从清单来看,一共有3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包括华晨汽车、广汽本田、万向电动汽车、山东丽驰新能源等。通知表示,如有异议,可在9月9日前的公示期内反馈意见。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工信部拟取消30家企业的生产资质,有利于梳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整治新能源产业的散乱局面。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今年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4万辆和4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97.1%。
但长期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比较分散,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明星车型和国际高端品牌。“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在世界领先,但新能源汽车却分散在200多家汽车企业。”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续超前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
与此同时,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许多汽车企业在最初制度还不完善时便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然而,“占坑”后的一些企业并没有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此次《通知》的下发将倒逼这些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
适时的资质清理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环境,而腾出来的生产资质,也将给有实力的后来者留出发展机会。
占着新能源资质却不生产,30家车企的“准生证”或将被撤销。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通知,公布了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第1批)清单,30家“上榜”企业面临着被撤销生产资质的风险。
新能源SUV是近期相当火热的话题之一,除了奔驰、奥迪的纯电新领域之外,BMW也在Plug-in Hybrid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上持续耕耘,拥有2 1L 100km的骄人油耗成绩之外,纯电行驶里程更可达到80公里。
2018年9月4日,保定市政府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绿色智慧出行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市长郭建英、党组副书记王林、副市长张志奎等市领导,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郝建军、张文辉,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
2018年8月31日,东南DX3 EV 400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早在2010年,东南汽车便开始了在新能源领域的规划和探索,这次带来的DX3 EV 400,全面展示了东南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相信不会让消费者失望。
2018年9月1日,赛轮金宇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赛亚检测与中国一汽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一汽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项目中深入合作,共同开展试验场建设与运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