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汽车快讯
  3. 正文

“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去年净赚55.83亿,砸190亿投资产业链公司,“电车一哥”特斯拉一季度净利润4.38亿美元

 2021-05-01 17:48:39  来源:互联网 

“电动汽车一哥”特斯拉和“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在同一天(4月27日)分别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2020年年度报告。

从各自报告的数据来看,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创下多项纪录,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均超出预期,宁德时代2020年营收增速则低于多数机构研报双位数的预期。

特斯拉2021年一季度再创纪录

北京时间4月27日凌晨,特斯拉公布了2021 年第一季度财报,其营收、净利润、交付量再创纪录!

财报显示,特斯拉2021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03.89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674亿元),同比增长74%;归属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4.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38%。特斯拉第一季度营收超出预期,净利润创下纪录,实现连续第七个季度盈利。

有意思的是,投资比特币为特斯拉贡献了4.38亿美元净利润中的1.01亿美元。

其中,汽车业务营收为90.02亿美元,同比增长75%;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6.5%,同比增长1%;出售碳积分收入为5.18亿美元,同比增长46%。

另外,非GAAP净利润首次超过10亿美元。并且,因为业绩达到董事会目标,特斯拉CEO马斯克还获得两笔期权奖励,总价值为110亿美元。

交付量方面,特斯拉一季度共交付184877辆,同比增长76%,其中Model 3和Model Y共交付182847万辆,同比增长140%;Model S和Model X共交付2030辆,同比下降8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有所下降,但由于成本的降速更快,汽车销售毛利率实现连续增长。2017年,在开始生产Model 3时,每辆车的平均成本约为84000美元。而由于新产品的推出和新工厂的设立,以及Model S和Model X比例的减少,每辆车的平均成本在第一季度降至38000美元以下。

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让特斯拉全球电动汽车龙头的地位愈发稳固。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Model Y预计会在2022年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汽车,即使包括所有燃油乘用车在内;而Model 3也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高端轿车。

不得不说,马斯克的flag确实很有底气。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特斯拉迅速成为国内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之一,并且可以说引领了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但特斯拉得先把产能拉起来啊,根据财报会议,特斯拉第一季度同样也遭遇了严峻的芯片供应链危机,这也直接影响改款Model S和Model X的按时交付,也就是说Model S和Model X跳票了,交付时间再次推后,且FSD或许也面临跳票危机。

image.png

改款Model S(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官网)

不过,马斯克表示,4680电池预计在12 - 18个月内投入量产,包括宁德时代、松下和LG都会参与到4680电池的量产计划中。

总的来说,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整体无惊无喜,稍显“乏味”,并且新车再次跳票。对于当下的特斯拉来说,必须尽快妥善解决的是横亘在眼前的信任危机,毕竟中国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不处理好舆论影响问题,这或将成为接下来影响特斯拉销量的最大变数之一。更何况,各路人马都在等着特斯拉四月份,乃至五月份的销量成绩。

宁德时代毛利率下降

4月27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503.19亿元,同比增长9.90%;净利润55.83亿元,同比增长22.43%。

image.png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公告截图

分业务来看,根据公告,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是宁德时代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为394.26亿元, 较上年增长2.18%。

储能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前期储能市场布局逐步落地,全年实现储能系统销售收入为19.4亿元,同比增长218.5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度宁德时代销售毛利率为下降1.3个百分点至27.76%,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也下降1.90个百分点至26.56%。

不过,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并非锂电材料价格的上涨,而是营业总成本的上涨。2020年度,宁德时代营业总收入约503.19亿元,同比增加11.63%。

宁德时代报告显示,公司各细分产品毛利率的变动是销售单价和单位成本变动综合影响的结果。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或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使得公司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报告显示,2020年,宁德时代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46.84GWh,同比增长14.36%。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44.45GWh,同比增长10.43%。

根据中汽研合格证数据,国内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63.6GWh,同比增长2%,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为31.9GWh,市场占有率为50%。也就是说,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过半了。

此外,报告显示,2020年2月,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签订了一份协议,其中约定,从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因此,宁德时代的增长空间被看好。

截至今日收盘,宁德时代报收367.03元/股,上涨5.29%,总市值来到8550亿元。

image.png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2020年年度报告发布之后,宁德时代接连公布两大动作。

年度报告发布当天(4月27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关于开展境内外产业链相关投资的公告,称公司拟围绕主业,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190亿元(不含本数)人民币或等值币种。

4月28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公司与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简称“ATL”)于2021年4月28日签署两份《合资合同》,拟共同出资设立两家合资公司,从事应用于家用储能、电动两轮车等领域的中型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电芯合资公司投资额为人民币120亿元,宁德时代持股70%,ATL持股30%;电池包合资公司投资额为人民币20亿元,宁德时代持股30%,Poweramp Technology Limited(ATL的全资子公司)持股70%。

并且,宁德时代与ATL签署交叉技术许可协议,就各自开发或获得的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进行交叉技术许可,公司相应获得ATL与锂离子电池有关的技术授权许可。

其中,在本协议许可期间,ATL应每十二个月向宁德时代支付15000万美元的费用,有效期限为10年。换句话说,这将直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去年,宁德时代就已经深度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锂电池领域,入股设备公司先导智能、锂电材料公司加拿大锂矿;自动驾驶领域,投资嬴彻科技;芯片领域,投资地平线。

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直接更是进入“快速通道”,携手华为、长安汽车共同造车,基于三方共同打造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架构下的首款高端智能电动车将于今年底发布。

除上述全产业链投资之外,此次与ATL共同投资200亿元从成立两家公司,将再一次增强宁德时代自身的供应安全与盈利能力,但190亿元的境外投资将落在何处,是当下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章

  • “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去年净赚55.83亿,砸190亿投资产业链公司,“电车一哥”特斯拉一季度净利润4.38亿美元

    “电动汽车一哥”特斯拉和“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在同一天(4月27日)分别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2020年年度报告。从各自报告的数据来看,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创下多项纪录,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均超出预期,宁德时代2020年营收增速则低于多数机构研报双位数的预期

    标签:
  • 新宝骏 Valli(向往)首批新车火爆交付,"向往路书"活动正式启动

    继2021上海车展崭露锋芒后,新宝骏Valli(向往)又创造了单日交车破100台的纪录,全国各4S店抢先在五一假期前举办盛大的首批用户交车仪式,以回应用户高涨的订购热情。 同时,由新宝骏Valli(向往)牵头的“中国瓦罐部落”首次开启“向往路书”活动,推广中国休旅文化,助力用户五一远行

    标签:
  • 创维“二次创业”造车,改名能够换“命”吗?

    汽车行业从来不缺新玩家,任何行业新秀扎堆造车如今也不在让人感到意外。从苹果、小米、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到房地产商恒大,再到富士康、索尼这样的电子厂商都纷纷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所以再出现诸如此类或者是与汽车毫不沾边的其他行业大佬来掺一脚,也都见怪不怪了

    标签:
  • 长安掉队 中国汽车的流量密码在哪里?

    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开幕,身为国内三大车展之一,本届车展众星云集,车企轮番登台,而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中国汽车企业的故事,了解在中国车企在不断创新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标签:
  • 想让车企买单,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巨头有何实力?

    文/李信互联网巨头们,开始打起了车企的主意。今年上海车展期间,百度、华为、滴滴、大疆、商汤等一众科技互联网巨头,纷纷秀起了“肌肉”,各自推出了芯片、雷达、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等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整个汽车工业是一个极其成熟又极其不成熟的行业

    标签:
  • 这款有望在50万以内的奥迪轿跑,却是负评如潮?

    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传出上汽奥迪要国产A7L这件事,只不过在这方面不知道是上汽奥迪进度慢呢,还是说保密工作非常到位,直到前不久我们才从一些渠道看到关于这辆车的谍照信息。不过,就在前不久开幕的上海车展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