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已累计有1000多辆混合动力公交车、轿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物流车驶下生产线,投入示范运营,已初步形成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身底盘、控制器等一个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茧而出,抢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
湖北领跑新能源汽车研发
在全球面临着能源和环境双重危机的严峻挑战下,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一个热点。根据今年3月底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全球第一,为此,未来10年内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早在2001年10月,我国政府斥资8.8亿元启动投身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以来,湖北新能源汽车研发就领跑全国。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化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款车型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获得生产销售资格。10年间,湖北省新能源汽车走过研发培育、产业培育初期阶段,目前正为汽车市场推开一扇新窗。
去年1月,东风汽车公司《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成果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已形成近50项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国家标准,整车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关键零部件100%自主研制和生产。
据相关人士介绍,与传统客车相比,东风混合动力客车百公里油耗降低了30%,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分别降低了74%、24%和28%。
目前,湖北省已有混合动力客车、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工程车等12款车型进入国家公告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获得生产和销售资格,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种类齐全、型号最多的省份。
培育重点城市 串连产业链
湖北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培育重点城市,催生“领头羊效应”。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同时,还是东风汽车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的襄阳市自然首当其冲。
湖北襄阳东风旅行车有限公司依靠自主创新抢占国内纯电动客车生产制高点,年产值已超过7亿元。湖北省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2至3年内达到300亿元的规模,实现2000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现在的襄阳市,已形成40万辆整车、85万台(套)发动机、140万根车桥和规模较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有国内一流的汽车实验场和检测中心,有3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青山电动汽车、“东风天翼”电动车、襄阳宇清“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变速驱动系统”等技术核心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属于一流水平。同时,襄阳通过整合优化东风、风神等一批知名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力量,可以形成国内一流的电动汽车研发队伍和平台;东风公司在襄阳高新区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中航精机、新火炬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和制造水平也具有较强实力。在推广应用方面,襄阳订购20辆东风天翼电动客车投入公交线路示范运营;国家电网公司也已将襄阳列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展示城市,拟投入1600万元在襄阳建6个充电站和30个充电柱。
此外,襄阳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期发展,对青山公司电动车动力总成生产线项目一次性拿出3000万元给予支持。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做到整体发展快人一步,襄阳设立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开发新能源方面自主创新;投入2亿多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400多家;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聚集之势。
在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襄阳乃至湖北新的产业增长极。据悉,到2012年,襄阳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运营车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将达到400辆,其他领域新能源汽车运营达到1000辆以上。
从研发转入产业化抢占先机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界的共识。丰田、本田、宝马、通用、奔驰及大众等汽车巨头,早已启动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和探索。
目前,目前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研发转入产业化阶段。襄阳市聚集了15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大举向电动汽车进发,一个具备“两纵”(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生产能力,集研发、试验、制造、检测、充电、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该市逐步形成。
除襄阳市外,湖北省其他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都跃跃欲试。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武汉在追“绿”路上自然也从未停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先后有872辆电动汽车开展示范运营,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启动最早、运营里程最长、载客人数最多的城市。据统计换算,示范运营7年来,已载客4750多万人次,累计节油277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93吨。该市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60万辆,形成产值800亿元的诱人“蛋糕”。
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大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上的竞争已经展开,都试图通过确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垄断地位,来主导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专家分析,这种垄断地位一旦被人家确立,我们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我国作为汽车产业后发型国家,在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上,主要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与世界各主要汽车制造大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上大有作为。
目前,我国各地和各汽车制造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很高,但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技术规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单靠某地和某个企业不可取,也不现实,应从战略层面来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问题,强化国家主导,组织一批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产学研战略联盟,研发核心技术,制定技术规范,形成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已累计有1000多辆混合动力公交车、轿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物流车驶下生产线,投入示范运营,已初步形成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身底盘、控制器等一个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十年来,奇瑞新能源汽车多路径技术路线的产品线颇具规模。其新能源汽车涵盖旗下奇瑞、瑞麒、威麟、开瑞四大品牌,电动汽车则成为主力产品,产品线涵盖从SU V、商务车到微型车的全系列车型。
新能源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这条万里长征路还很漫长,西杰优盛通过去年一年的大量调查和研究,得出结论:到2020年中国电动车的规模才能初步形成,这和《汽车观察》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