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这并非一个新鲜的话题,如同电动车也并非一个新的事物,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现过,人们对于电动车的讨论一直在持续,但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关注。尤其在中国,新能源的模式、技术、成本等等,一切都让人感到激动、困惑。现在距离一辆养得起的电动汽车投放市场,可能还有很多年,而混合动力等形式的新能源汽车是否离现实更近?谁又将是下一代汽车行业的乔布斯呢?
在“全球汽车论坛”10月12日的主题会议上,业界内外人士一起讨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到底什么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胜败的关键因素。
未来两大技术革新
新的能源需求,全球变暖的因素,技术革新迫在眉睫。本田执行董事三部敏宏指出,未来主要的技术革新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首先是提高现有内燃机的效率,其次是完全转移到新的可再生能源。
本田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混合动力车,之所以要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是因为他们发现在汽油驱动发动机的汽车里,只有30%的燃料是热能和机械损失而消耗掉的,其他一些能源则被释放在空气中。比如刹车的时候,混合动力车能将损失的能量进行捕捉并存储,所节约的能量可以用来驱动汽车。
目前,本田正在为第二代混合动力汽车而忙碌。三部敏宏透露,明年在广州他们将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现场测试。他认为,汽车电气化是最重要的降低排放的方法。
和本田走的混合动力之路不同,曾在通用工作的墨斐更看好电动车的发展。他所在的CODA公司并不像通用那样著名,但在电动车领域,他自称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且有很好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电池续航最大里程可达245公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主动的热管理系统,不会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可以将电量衰减控制在10%~20%。
同样看好电动车的还有美国ZAP电动车公司CEOStevenSchneider。ZAP号称是一家老牌电动车公司,去年他们与浙江永源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ZAPJONWAY新公司。
电动车真的时不我待?
墨斐预测,未来五年会看到电动车EV的急剧增长,这个问题已经时不我待。他说,全球有9个国家目标相同———2015年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每年投入100亿人民币。
的确,全球有许多消费者都对电动汽车感兴趣,德勤有限公司汽车业务高管JoeVitale发现,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购买意愿更高,特别在中国,有很多人都是潜在消费者。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法国、比利时等,愿意购买的潜在消费人群比较低,尤其是日本,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可能购买电动车。
德勤的调查更说明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从电动车续航里程看,很多消费者每天的续航里程低于80公里,但他们的预期比较高,约在320~480公里。Joe认为,即便是未来几年,电动车提高续航里程也只能达到160公里,这和消费者的期待仍有差距。2020年前要提升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预期。
关于充电问题也广受关注。在德勤的调查中,只有超过50%的受访者愿意每天充电8小时,而中国只有18%的人认为每天可以充电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钱来买一个新的EV车呢?全球各地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他们只想支付和内燃机车同样的价格,或者更低一些。有17个国家的多数受访者不愿意为电动车支付超过3万美元的价格,还有11个国家受访者期望价格低于2万美元。其中,电池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动车整车的价格,目前的电池大概是14000美元。德勤希望在2020年可以降低到6000美元,这样消费者更愿意承受。
尤其在中国,新能源的模式、技术、成本等等,一切都让人感到激动、困惑。现在距离一辆养得起的电动汽车投放市场,可能还有很多年,而混合动力等形式的新能源汽车是否离现实更近?谁又将是下一代汽车行业的乔布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