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从技术成熟度和运营配套来说,新能源汽车距离产业化、大规模量产还很遥远,电动车要想大行其道绝不可能单靠一两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来完成,而是需要技术和供应链的标准化作为支撑,通过全行业的协作来逐步实现。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化问题,全球领先工程电子元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泰科电子(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沈伟明指出:“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各大车厂都期望从上游一级或二级供应商处获得立即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如果上游供应商不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技术和工程的储备以及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就很难立刻拿出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方案,错失发展机会。”TE目前正致力于促进形成产业化规模电动车供应链。
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欧系标准先行
以作为二级供应商的TE为例,该公司不仅参与了全球主机厂主导的零部件标准化过程,也配合一级供应商进行定制方案的标准制定,涉及充电接口、适合新能源汽车环境的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等。另外,TE新成立了以高级副总裁挂帅的电动车事业部,旨在将各个事业部(如汽车、能源、工业电子部门等)的优势资源和技术积累整合在一起,协同调配和共享,满足电动车客户开发项目的独特需求(如与高压环境相关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等)。
与传统汽车聚焦于车身本身不同,电动车还牵涉到充电站/桩、电网等相关运营设施。对此,TE跨行业跨领域的宽泛产品线和工程经验显得非常有价值,这也是TE之所以能与车厂和一级供应商站在同一起跑线并肩作战的主要原因。
TE可为电动车行业各环节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与美、日车厂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同,欧洲的各大车厂已经意识到规模经济带来的益处,正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值得中国汽车行业借鉴。例如,欧洲五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奥迪、保时捷、戴姆勒-奔驰及宝马)为新能源汽车制定新一代高电压连接器接口的标准建立了一个合作联盟,TE被选作合作伙伴。在该联盟推出了AK4.3.3、LV215-1高电压连接器接口的标准之后,TE随即在2011年第一季度推出了符合该标准的具备量产条件的新一代高压连接器和接插件。
作为简化高压配电系统的一部分,欧系阵营对于高压线缆产品也会制定相应的标准,目前德国车厂已经提出了初始的建议,TE也作为先导企业参与其中,提前开展了工程设计和工艺的开发研究。
TE成功应用案例
在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TE不仅是高压连接器和线缆、接插件、传感器、线缆等通用零部件的供应商,还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特定的电器构架,甚至可提供模块和系统布线解决方案,令客户在选择合理的连接系统过程中,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以目前比较成熟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应用为例,TE已有很多成功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目前很多中国车厂和有识之士所看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现实切入点:混合动力大巴。
下图是已商用的德国MAN混合动力大巴。它的系统优势包括:
1)良好的驾驶体验;
2)燃油损耗降低25%(发动机尺寸减少30%);
3)在怠速阶段降低30%到40%的能源消耗;
4)减少废气排放比如二氧化碳以及降低噪音分贝;
5)车辆起步时,完全用电机驱动;
6)与机械传动相比,电动车在提速和操作方面更加顺畅平稳;
7)减少制动系统损耗。
TE为已商用的德国MAN混合动力大巴定制了整车的高低压系统布线方案。
TE为MAN混合动力大巴定制了整车的高低压系统布线方案。其高压网络直流电压高达700V,为保证首要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其高压电源分配系统集成了漏电保护装置,并实现了更高电磁干扰防护要求(对于高压电缆压接的工艺要做到能够防护电磁干扰)。同时借助可靠的制造工艺,通过科学布线,使混合动力系统能够整合到传统巴士的电气架构,将高压网络与传统的12/24V电压电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避免了电缆磨损,并且方便维护保养。
MAN混合动力大巴的750VDC/400V 3~AC高压网络线路图。
目前,TE已在将诸如MAN电动大巴的国外成功应用案例和经验引进到中国,积极投入到与本地厂商的合作中,并紧密跟随相关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发展,不断推出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和零部件企业的更灵活、成本更低、着眼于系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从技术成熟度和运营配套来说,新能源汽车距离产业化、大规模量产还很遥远,电动车要想大行其道绝不可能单靠一两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来完成,而是需要技术和供应链的标准化作为支撑,通过全行业的协作来逐步实现。
根据埃森哲调查数据显示,换电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充电模式高出5%。而且在换电模式之下额外购置电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2/3,对于私人购车者来说并不适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表示,“如果按每辆车配备3~5块电池的储备比例,用于生产周转电池的资金就需要很大一笔”。
当地时间2011年10月24日,比亚迪北美总部落户洛杉矶,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理查·芒格出席仪式时说:“洛杉矶和比亚迪正在从事这世界上伟大的事情,比亚迪拥有2万、也许现在更多的工程师,真正是在努力改变世界。”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也想要借政策这个东风,能够“弯道超车”。对于电动车的发展,他们手中握着一个巨大的机会,但是这对于还在传统内燃机机车技术都还在“苦苦挣扎”的汽车企业来说,不单单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这么简单。包括笔者在内都希望如果可以,第一辆成功上路的电动车是中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