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汽车快讯
  3. 正文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点建议

 2021-04-21 06:01:10  来源:互联网 

  4月19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年)》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早在2009年初我国即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通过补贴,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按照国家院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我国的电动汽车产销目标是5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但是,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1万余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1000余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只有8368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50万辆与8368辆相差了近60倍。

  显然,规划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差悬殊。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待?能指责相关部门"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吗?化石燃料的有限储量及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迫使人们去寻找可持续供应的清洁能源。2011年全球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0亿辆,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55%。世界各主要国家早就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竞争的战略至高点,国家投入力量加以扶持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是非常落后的,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美国科技部警告说,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可能落后于中国,这当然是制造气氛,但也说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紧迫性。所以,目标与结果的反差不能成为放慢脚步的理由,任何迟疑、懈怠终将铸成大错。

  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的情况来看,相对而言,效果最好的是城市公交,最不理想的是私人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不难解释。城市公交属于一家公司,运行于市区,路线较为固定,在政府的扶持下,只要布局几个充换电站,就能迅速形成规模。最成功的示范案例是上海世博会,有超过1000辆各类电动汽车投入运行,其中500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动汽车承担了园区内公交零排放的任务,载客总人数超过了1.2亿人次,园区内4.6兆瓦的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为电动汽车的运行提供了将近50%的电力。但私人面对电动汽车,情况就变得复杂了。人们一定会考虑电池的价格、寿命、续航里程,以及充换电的便利性和费用。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十分优厚,但这解决的仅是购车成本问题,用车综合成本仍然无法解决。并且,补贴仅是推广初期的权宜之计,因为补贴的本质是用全民的纳税钱施惠于少数人,真正的普及还有赖于市场化运营。

  什么叫普及?普及不单纯是数字的大小,它更体现于选择的优先权,即人们在购车时,是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还是传统燃油汽车。如果电动汽车取得了优先权,那么普及就指日可待了。按照这个标准,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

  与城市公交相类似,环卫、邮政、风景点、机场等公共用车领域,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车型的个性化需求较低,电池标准容易统一,适合采用换电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车辆集团化使用,用车成本无需计算到具体车辆,便于寻找出合理的经营模式。

  私家车就完全不同了,包括独立核算的私人出租车,凡是单车综合成本需要个人承担的都属于这一范畴。能否出远门、充换电的便利性、用车综合成本等等,是私人购买电动汽车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针对电池价格过高(占整车成本三分之一左右)、电池寿命太短(只能充电数百次,且难以管理),人们想到了车电分离。但车电分离的前题必须是裸车与电池的配套标准的统一,此时,政府主导下,汽车制造企业、电池制造企业、充换电站建设及运营商等利益相关方的通力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至于电动汽车能否便捷地充换电,是否出得了远门,则取决于充换电站的网络化程度。

  在未来巨大的利润面前,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在内的央企纷纷高调宣布进军充换电领域。拥有电源和配电优势的电网企业和拥有网点优势的石化企业,已成为充换电站投资的两路大军和竞争对手。石化企业希望在加油站的基础上加建充换电站,但电网企业则认为另起炉灶更加符合全新的市场需求。这两大企业都在争分夺秒地制定对自身有利的充换电标准,如果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无疑会令对手望尘莫及。

  笔者认为,这两类企业各有所长,应当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合作,电网企业在充换电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领先地位,且握有电源优越。但建设充换电站除了资金还需要土地,一个充换电站动辄占地数百平方米以上,在城市大量建设充换电站必然要遭遇用地困难,也明显不符合国家整体利益。而石化企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分布相对合理的3万多个加油站,依托这些加油站进行改造,使之具备充换电功能,显然比新建要容易得多。并且,加油站和充换电站合而为一,可以同时满足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尤其对高速公路而言,在服务区内展开合作,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当然,合作的模式是需要探索的。集约化使用土地,避免重复投资,实现多方共赢,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