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身边不少朋友都有购买新能源车的欲望,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如果电动汽车半路断电抛锚,又找不到充电站,该如何是好?
围绕电动汽车充电难,有两个现实问题绕不过去:一是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仅有深圳、成都、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拥有初具规模的汽车充电站,笔者所在的福州至今仍鲜见电动汽车充电站;二是每次充电时间太长。据了解,汽车充电有快充和慢充两种,快充有损电池的寿命。慢充需要数小时才能充满。因此,要让电动汽车尽快走入寻常百姓家庭,解决“随时来电”非常关键。在这方面,美国、日本等新能源汽车推广比较成功国家的一些做法借得研究借鉴。
在美国,政府是充电站网点建设的主要投资者。美国能源部从2009年起为电动车充电设施安装及配套工程提供了2.3亿美元津贴,到2015年,美国计划将建成2.15万个公共充电站。在日本,基本每名电动汽车的购买者都会在家里配置充电设备,一般选择在电费较低的半夜至凌晨时段,充电启动时间可自动设定。
为了让电动汽车“随时来电”,笔者建议,一是国家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统一接口标准、适合各种品牌电动汽车的充电站;二是在传统汽车加油站开展电动汽车电池更换出租业务;三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出台强制性标准,在汽车流量大的地点安装便携充电桩,在大型停车场建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等;四是实行差别化时段电价,采用先进定时充电技术,鼓励车主非高峰用电期在家里为电动汽车充电。
6月7日,在首尔三星洞举办的“2012国土海洋技术大典”上,KAIST首次公开了全球首个无线充电电动汽车,该汽车可以通过道路下埋设的供电线路对正在行驶或停止状态下的汽车进行电力供给。
作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在着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的深圳,已经成为全世界将新能源汽车最大规模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的城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电动车的研发都是基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比亚迪公告称,E6电动车搭载的电池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做过挤压测试,电池模块50%变形后,并没有发生起火燃烧,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