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术语“双源无轨”你可能会比较陌生,说起公交车顶上长长拖住的“大辫子”你一定会很眼熟。没错,他们就是“双源无轨”电车。由于一般的纯电动客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双源无轨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推广。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双源无轨”也逐步显现其弊端,如:过弯道不便,城市上空线网交错影响美观等。近年来,传统的“大辫子”公交也开始更新换代。2015年12月26号,扬子江200台纯电动在线充公交全部交付武汉公交集团使用,武汉公交电5线路正式恢复。这一举措,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以及对“在线充”的热议。
什么是“在线充”?
首先,什么是“双源无轨”?“双源”即双动力来源,无轨电车不仅能够通过架空线网的外源供电获取电力,还可以落下辫子,使用车载的辅助动力来源供车辆脱离线网行驶(或续航)。辅助动源一般可以是电池,还可以是汽车(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等)。
在外形上,“在线充”与传统“大辫子”公交车无大差别,但是实际却是有所不同。动力原理上,通俗的讲,双源无轨通过集电杆连接线网驱动电机行驶,在脱线状态也就是收起辫子时,靠自身车载电池驱动,即拥有双动力来源。虽自身搭载了动力电池,但是双源无轨电车一圈路程的一半以上要依靠“大辫子”驱使。
而对于在线充来说,大辫子不再是驱使动力,而是一种充电方式。在线充借用无轨电车的直流供电技术来给纯电动公交车充电。在脱线行驶时,车载电池提供动力,在运行间隙,电力不足,在线充可以随时为纯电动车补电。在本质上,在线充与一般纯电动客车无大区别,全程都以车载电源为动力。
“在线充”怎样运行?
扬子江在线充在运行时可基本实现全程脱线。如果运行中需要补电即可通过捕捉器与充电线连接进行在线充电。
在线充白天利用间隙时间补电也可以在城市公交场站内分区段架设充电线进行统一充电。如果城市没有公交场站,车辆可以在运营线路的充电线下方停靠和充电。在线充充电过程中,无需技术人员操作。只需管理人员值班守护。也无需司机对充电车辆进行调整,电池组在充满电后会自动断开电源。
在线充,零排放,低成本
传统的双源无轨并不适合那些没有线网设施的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电网建设需要大量财政投入。在线充区别于双源无轨最明显的一点,它在没有线网的城市也可以运行。此外,纯电动在线充公交车更加灵活,把“辫子”收起来可以同其他公交车一样行驶,一些常坐电车的老乘客觉得在线充公交更加便捷了。
在线充利用现有的电车网络,就能进行充电,而且在行驶中也可随时补电,不用跑到充电站去排队等候充电了。另外,电车网络本身并不占地方,电5线路场站只占用了高架桥下的空地,安排了四股架空线,每股架空线长120米,下可串停8台12米在线充车辆,4股串停可满足32辆同时充电。这是充电桩无法做到的。
在线充可同时满足32辆12米的在线充车辆同时充电在线充可同时满足32辆12米的在线充车辆同时充电
不仅如此,纯电动在线充城市客车,在能耗上大大降低,经过测算,纯电动在线充城市客车日均耗能成本为181.5元,而柴油城市客车高达596元,天然气城市客车也达到了405元。纯电动在线充城市客车百公里耗能折合标煤仅0.0148吨,柴油城市客车和天然气城市客车则分别为0.0484吨、0.0315吨。在线充使用维护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高。
政策鼓励,专家支持
目前,双源无轨尚未被纳入国家公告管理。与双源无轨不同,在线充是符合国家纯电动汽车所有特征及标准的,是国家法规所认定的纯电动汽车,且享受到了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每台车50万元)。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2015年1月武汉举行的纯电动在线充城市公交车推广经验交流会上发表观点。他认为从目前的推广应用情形以及纯电动公交车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方便性等方面来看,纯电动在线充公交车是最佳的。此次会议上在线充模式也得到了来自城市公交学会的专家支持。
扬子江汽车的在线充模式无疑为城市公交的低碳出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线充比双源无轨更加进步,它降低了城市推广新能源客车的代价。武汉市发展纯电动在线充公交车,在国内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也正在借鉴和发展这种模式。
说起术语“双源无轨”你可能会比较陌生,说起公交车顶上长长拖住的“大辫子”你一定会很眼熟。没错,他们就是“双源无轨”电车。由于一般的纯电动客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双源无轨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推广。
以行业观察者的角度瞭望中国客车的发展前景;以产业践行者的姿态把握中国客车行业的发展脉搏。2015年12月,“第十届中国客车与运营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客车行业专家、客运公司、旅游公司、公交公司等客车用户代表,国内知名客车企业及配套企业代表,以及中国客车行业的主流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了本次盛会。
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多家车企纷纷发布了新能源车规划。近日,车王杂志盘点了各大德系品牌即将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后发现,2016年将有10款车型陆续在国内上市,其中实现在华国产的新能源车多达7款。多款合资和进口“电动车”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将对自主新能源品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行至2015年末,最牵动中国客车行业神经的少不了“新能源”一词。展望2016年中国车市,“新能源”仍可能是热度不减。既然基调已定,在各家车企都将“新能源”视为救市稻草的当下和将来,谁家的产品能脱颖而出,谁就将笑傲江湖,而产品性能的优劣最终又将落实到技术上面。
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述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此后的业界、学界,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展望、热议不断。可以预见,“中国制造”这个国家级关键词,热度将跨过2015年,辐射到今后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