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逐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汽车安全责任人的变革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汽车事故一直是秉承"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主体责任制。因此全国绝大多数法律法规、责任追究制度都是针对车辆使用单位和道路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伤亡人数都是统计在事故发生地方和车辆属地头上。经常见报端的是某某运输企业因为惨烈事故导致公司负责人或者行业监管部门的领导因此受到处罚或者牵连,运输企业为事故赔付大量的赔偿金,甚至公司倒闭。
多年来的传统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让全国的汽车运输服务企业无比重视"安全"两个字,运输企业都是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一把手领导都是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凡是不安全的事,都是可以暂缓或者放弃的。在全行业如此重视安全的多年来,道路事故依然频发恶劣事故,那么可见安全生产是不容易做到的。
2016年11月21日,从工信部获悉,月底工信部将召集各省工信部门负责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负责人、各相关协会等宣贯如何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
此前,工信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生产监督做好必要的规范。
《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整车产品负总责,要从研发制造、运行监控、维护保养等各环节严格管控,确保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安全及生产一致性。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开发先进适用的新能
由此开启汽车安全监管和责任划时代的变革。
变革的背景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和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关系到整个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多次发生着火、爆燃事件则给整个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因此,如何规范企业生产、如何制定安全标准、界定责任尤为必要。发布《通知》的国家工信部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部门,主动发起这个安全责任主体的变革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深远的意义。
行业变革带来的四问
1、国家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责任准备好了吗?
国家工信部到各级政府的经信委多年来都没有汽车安全监管和运营的机制和队伍,比如对汽车运行的了解吗?具有像全国各级交通行业的安全性能检测站吗?具有汽车事故调查判定研究的队伍和机制吗?具有汽车制造厂车辆生产一致性的监督控制机制吗?对汽车制造厂保证车辆寿命期的服务质量约束机制吗?在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如果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如何界定主次责任呢?
工信部整个系统人员的心理、专业素质已经为这个变革做好准备了吗?不是发个文件,把责任划分一下了事,不去监管研发、生产过程,车厂真的把这个问题认识深刻,并且展开行动了吗?
2、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准备好了吗?
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刚刚经历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的事件,并还没有尘埃落定之际,到底有多少企业对这个安全责任主体的变化去做了深度思考和充分的准备。企业知道以后新能源汽车自燃、碰撞等事故发生后行业主管部门调查的第一步就是汽车的设计是否合理?汽车零配件选择是否符合3C等国家强制规定?是否符合国家和汽车行业相关标准?汽车企业是否完全按照汽车一致性要求生产的?汽车企业是否完全按照跟客户签订的合同在生产和售后服务汽车?汽车企业准备好了风险赔付机制吗?如果出现伤亡事故,汽车企业是否准备哪位责任人去承担责任?
以前出事故首先是找汽车运营单位的各个环节问责,以后首先是找车企的各个环节去问责了!笔者认为,绝大多少汽车制造厂的采购人员、设计人员、质检人员都不知道,自己的一个失误会导致自己和企业承担重大安全责任!
3、新能源汽车运行主体知道这个转变吗?
对于这个转变,汽车制造厂或者非常重视,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使用者尤其是新能源车队,绝大多数都还没有意识到。如果新能源客运企业都意识到这个转变,肯定是喜大普奔,毕竟责任小了嘛。但运营车队对车企的明显失误和错误还是不是要斤斤计较呢?车队跟车企签合同尤其是安全条款是不是更加严谨呢?对车企服务不到位是不是要斤斤计较呢?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设计是不是可以更加挑剔一点?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零配件资质把关是不是更加严格一些?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是不是可以拒收?
新能源汽车车队如果不把关这些环节,车队是不是算监管失职呢?如果出了事故,责任也会分担一部分吧?如果监管到位了,是不是跟车队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呢?
4、质量监督部门知道这个转变吗?
既然新能源汽车安全责任主体由车辆使用单位变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那么可以认为以后很多汽车事故发生都是生产、设计导致的!那么新能源汽车生产设计制造都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该干的事。质监部门对汽车制造厂采购、装配、出厂检验其车辆的一致性有没有行动起来呢?零配件是不是合格的?零配件是不是符合3C的?车辆是不是一致性检验过后才发的合格证?
如果在新能源汽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汽车制造厂所属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否存在重大监督失职?
变革带来的几点思考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产品同一性、生产、设计还离理想有很大的差距,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或者爆炸的事故经常见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蒙上巨大的阴影。国家工信部既然将主要责任人划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必然有其深意。中国目前在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据统计有接近200家,这在高技术行业是极不正常的。
安全作为高压线,国家正在利用相关责任的转变,提高行业技术门槛和行业责任风险,淘汰一些技术底下、投机跟风、没有责任感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让真正扎实研发制造、管理规范、有担当和使命感的优秀新能源车企脱颖而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强做大,面对世界竞争打下基础。
寄语汽车制造企业
未来的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这已经是全行业共识。真正有长远目标的新能源车企应该赶紧行动起来,在内部人员观念改变、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和执行、公关安全技术、产品设计、零配件选型、供应商选择、零配件采购、零件追溯、车辆生产过程控制、车辆出厂检验、法务合同、责任规避、售后服务、员工培训等多方面真抓实干,把新能源安全风险降至最低,毕竟安全是终身责任制,企业造的新能源汽车在报废以后,企业的安全责任才算结束,千万不要报侥幸心理,否则将为自己企业埋下祸根,像"新能源骗补"风波中受损的车企,那是得不偿失的。
2017/3/20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逐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在2017年年初,全球各大汽车集团也纷纷披露了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规划,小编在此为大家盘点了全球十一大汽车集团的新能源规划,以供参考
在2016年的跌宕起伏之后,中国客车行业迎来了2017年的补贴下滑、竞争加剧。改变的是市场格局、用户需求,不变的是成本上涨、服务升级,以及技术路线的争论。除了面对新政策的新规定,还要面对旧年补贴清算的新要求……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全资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旗下的伦敦出租车公司于当地时间3月22日在考文垂安斯蒂举行新工厂落成仪式。英国商务大臣GregClark、中国驻英公使祝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出席仪式。
继共享单车高歌猛进之后,共享汽车也发力扩张。周末,首汽集团与奇瑞新能源举行签约仪式,在去年采购4000辆车基础上,今年再采购首批1万辆刚刚上市的奇瑞微型电动车“小蚂蚁”eQ1,将作为分时租赁车辆投放到全国多个城市。
3月30日—4月1日,2017天津国际客运交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简称:天津客车展)即将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事,此次展会也吸引了行业主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关注。记者于近日了解到,作为每年展会主角之一的中通客车,本次将携带5款车型参展,创造了其参加该展会的历年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