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汽车快讯
  3. 正文

门槛高了 新能源车资质审批或暂缓

 2021-04-21 07:11:05  来源:互联网 

  国家发改委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是放宽还是从严,成为近期业界争论的焦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发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希望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

  记者就此询问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相关人士,对方表示相关问题在评估研究中,暂无细节可奉告,却未否定上述说法。有业内专家表示,国家相关部门今年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的政策思路,门槛收紧变严是必然趋势。

  准入门槛收紧变严是趋势

  此前,早已有汽车行业重要人士表态国家将控制新能源车企资质审批数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高珩曾表示,尽管政府并未表示总共将批准多少家企业,但从市场容量来看,10~15家新能源车企比较合适。

  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也透露,工信部正在考虑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限制到10个左右,其中不包括正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譬如上汽和比亚迪。而正在或已经建成电动车生产线的厂家超过200家,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厂家将出局。

  记者留意到,此前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领导已在今年部分会议上表达过“提高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的政策思路,避免新能源汽车重规模增长、过度依赖补贴等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门槛收紧变严是必然趋势。

  截至目前,发改委自2016年3月起已发放了15个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车企接下来还要过“两关”:要想真正获得资质,随后还需要通过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最终能不能卖车,需看企业及产品能不能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前也只有北汽新能源一家进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存在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

  一年多时间内有1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几乎每月一个,在建产能累计达86.5万辆。业内人士认为,“暂缓审批很有必要”,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积聚。

  董扬表示,目前国内电动车主要以自主品牌为主,而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维持,一旦补贴退出,将启动第一轮新能源汽车的洗牌,而眼下快速扩张产能将成为一把“双刃剑”,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竞争力下滑的双重危机或将凸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院专家表示,已获得核准的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中,有几家企业存在问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发改委和工信部相继出台“碳配额”和“油耗/新能源积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汽车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被认为是调控传统车发展与推动新能源汽车升级的“两手抓”。

相关文章

  • 门槛高了 新能源车资质审批或暂缓

    国家发改委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是放宽还是从严,成为近期业界争论的焦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发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希望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

    标签:
  • 十年丨激荡10年 中车电动成新能源汽车界“全能选手”

    10年前,作为我国第一家获准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制造的汽车企业,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标签:
  • 苏岭:发展新能源车 要和传统汽车之间做好平衡

    6月7日至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组委会主办的全球汽车论坛第八届年会(GAF2017)在重庆召开。本届论坛以“变革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主题,汇集中外重量级嘉宾,就汽车行业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
  • 白俄迎“新客” 中车电动助力湖南省“一带一路”

    说到“中国名片”,多数人首先会想到中国中车制造的高铁,它可是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必带的一张。如今,中车电动作为中国中车的第二张“金名片”,也成为省委领导出访时的首选“名片”。

    标签:
  • 三问智能网联汽车

    “互联网汽车和新创势力,表示颠覆者要出现。一说颠覆就怕,但是我一点不怕,如果他们把我颠覆了我就改行。”长安汽车北京研究院院长吴礼军笑言。

    标签:
  • 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批暂停?恐非空穴来风

    6月5日,一则发改委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消息在汽车圈炸开了锅。记者多方求证仍没能得到发改委相关部门对此事的正式回应,但综合分析目前的情况看,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的传言恐非空穴来风。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