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日本信州大学(Shinshu University)研发了抑制锂硫电池及锂空气电池内锂枝晶增生的新方法。研究团队将重质碳酸镁(magnesium bis)(三氟甲磺酰基,trifluoromethanesulfonyl)用作电解液添加剂(electrolyte additive),使沉积的镁与随后积聚的锂发生合金化反应(alloying reaction)。
相较于传统的石墨材料(LiC6: 372 mAh/g)而言,锂金属是一款极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因为其理论容量(theoretical capacity)高达3860 mAh/g。然而,锂金属的应用也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容易生成锂晶枝,渗入蓄电池隔板(separator),引起电池内部短路。为此,研发人员采用了诸多方法,用于预防锂晶枝的出现,包括:采用t3D matric基材、电解液添加剂及利用固态电极。
添加镁盐抑制锂晶枝生成的示意图:
(a)研究人员采用了一款市面上可购得的电解液,锂晶枝呈非均匀分布。通过反复的沉积-溶解循环,淤积形态(deposition morphology)导致了锂晶枝的生成,该物质将引起电量的急速衰减和热逃逸(thermal runway)。
(b)在含有镁盐的电解液中,镁离子出现衰减,并在基材上生成金属镁,这主要得益于其标准电机电势(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较高。随后,锂积聚物将与镁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锂镁二元合金(binary Li–Mg alloy)。
尽管该方法能抑制锂晶枝的形成,但研究人员却发现,难以发生可逆反应,而这对于可充电电池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其他镁盐,并致力于提升镁盐与锂金属的电化学稳定性,从而使可逆反应的发生更容易些。
研究人员希望利用电镀技术(plating technology)来解决上述难题,并最终研发一款紧凑型大容量锂电池。(本文图片选自greencarcongress.com)
日本信州大学采用镁盐抑制锂晶枝 欲用电镀技术攻克难题据外媒报道,日本信州大学研发了抑制锂硫电池及锂空气电池内锂枝晶增生的新方法。研究团队将重质碳酸镁(三氟甲磺酰基)用作电解液添加剂,使沉积的镁与随后积聚的锂发生合金化反应(alloying reaction)。但研究人员却发现,难以发生可逆反应,而这对于可充电电池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其他镁盐,并致力于提升镁盐与锂金属的电化学稳定性,从而使可逆反应的发生更容易些。研究人员希望利用电镀技术来解决上述难题,并最终研发一款紧凑型大容
DSD等企业研发油量模拟软件 欲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数据外媒报道,DSD与Altair、FluiDyna共同研发并强化FluiDyna的计算机建模技术——nanoFluidX,旨在大幅提升其对润滑油流的分析能力。nanoFluidX还利用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论,相较于传统方式,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分析精度,还将模拟时间从之前的数周缩短为数天。可视化的提升使得DSD进一步提升其热管理能力,主要通过提升油量的方式来达成,且不会发生高压旋喷及风阻损失。
马里兰大学研发柔性锂离子导电陶瓷织物 可被用于固态电池据外媒报道,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柔性锂离子导电陶瓷织物,该材料是一款快速锂离子导体,电化学稳定性强,处理方法可扩展,可被整合到固态锂金属电池中。研究团队宣称利用陶瓷纤维强化固态电解质后,可实现高锂离子导电性,确保其拥有稳定的长期锂离子稳定性——充电500小时无故障。该款陶瓷织物的结构独特,可凭借连续纤及连续玻璃纤维原纱、固态导体的高表面面积/体积比、多级孔隙分布来实现锂离子长距传递途径。
范胡尔为两德国公司打造40辆氢能源客车据外媒报道,范胡尔与RVK Köln、WSW Wuppertal签订了一份大合同,向其供应40辆最新款氢燃料客车。该批次车辆还配备了巴拉德动力系统系列的最新款FCvelocity-HD85 85 kW燃料电池模块及210kW西门子PEM牵引电动机。两家公司配置的车辆略有不同,最大站客人数分别为46人和49人,还配置了其他空间,可安装两位坐轮椅的乘客及一部折叠式婴儿车。范胡尔自2005年起就开始为美国市场打造氢能源客车,2007年打入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