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汽车快讯
  3. 正文

甲醇汽车或迎来风口 多元化融合发展正当时

 2021-04-21 08:30:33  来源:互联网 

2019年10月11日-13日,第四届“甲醇汽车及燃料输配送加注装备展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顺利举行。作为甲醇汽车的倡议者及提供商,吉利带来了M100甲醇重卡、帝豪甲醇车及其动力总成产品,以领跑全球的甲醇技术和新能源产品,成为本次展会的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在同期举行的“国际甲醇汽车及甲醇燃料应用大会”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总裁周建群先生就“推进甲醇汽车市场化”的思考发表了演讲,与政府管理部门、产业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国际上长期从事甲醇燃料和甲醇燃料电池领域里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一起,对发展甲醇经济、推动甲醇燃料应用、甲醇经济产业项目投资多角度阐述我国和全球甲醇经济产业发展的未来。

甲醇汽车,吉利甲醇燃料轿车产品

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液态阳光经济

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类型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很高。2018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4.1%,均已超过国际能源安全警戒线。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能源占总能源65%以上,绝大部分是以直接燃烧的方式消耗,这也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环保压力。

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是关系保障国家、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为了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打赢“蓝天保卫战”,探索新能源应用是各行业都要思考的问题。

甲醇汽车,吉利甲醇燃料轿车产品

甲醇是煤炭加工过程的产物,产量大、价格低,完全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能源特点。此外,甲醇自身含氧比例高,辛烷值高,汽化潜热高,燃烧高效,燃烧过程需要引入的空气量少,因此排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就少,大大的降低了其挥发进入大气的量,且尾气中没有硫化物排放污染物,其燃烧特性和环保特性,使得它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燃料为汽车提供动力。

此外,甲醇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与柴油、汽油理化性质相近,便于储存和运输。我国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煤制甲醇技术和生产工艺已非常成熟,发展“甲醇汽车”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贯彻国家能源战略以及环保战略,吉利早在2005年就开始研究甲醇汽车应用,充分发挥甲醇燃料低碳、清洁的特性,推动在动力燃烧领域的应用,保障能源安全,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2年9月,吉利甲醇燃料轿车产品专项公告发布,成为我国通过国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列入汽车产品公告目录的首款甲醇汽车产品,更是我国三十多年甲醇燃料、甲醇汽车研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3年吉利试点车辆分别在五省市八个试点地区进行投放运营,甲醇汽车全国试点总投放量1024辆,其中吉利汽车投放908辆,占试点车辆总数88.67%,2013-2018年初,吉利甲醇汽车试点车辆总行驶里程超过2.7亿公里,单车最大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

为期5年多的五省市试点运行项目,于2018年初全部通过验收,较为全面地验证了甲醇燃料的安全性、适用性、环保性。 

15年的投入积累,吉利引领甲醇技术革新

历经15年,吉利对甲醇汽车持续投入,积累了丰富的甲醇汽车研发、应用经验,先后突破了低温冷启动、耐甲醇材料开发、专用润滑油开发、专用添加剂开发、排放控制、甲醇电喷控制系统、甲醇发动机开发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且围绕M100甲醇汽车耐醇腐蚀性、甲醇供给、低温冷启动等关键技术持续改进提升。

发力产品,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矩阵

本次展会现场,吉利展出了旗下两款新能源商用车产品——M100甲醇重卡以及RE500增程式轻卡,此两款产品涵盖了以e-GAPF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产品和以甲醇清洁能源动力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产品,两大技术线路。同时,另一款明星产品帝豪甲醇车也进行了展出。

其中,吉利远程首款M100甲醇重卡车型,搭载12.54L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460Ps,最大爬坡度达到30%,动力性与传统柴油车不相上下。在轻商系列中,RE500作为吉利商用车增程式技术车型,续航超过500公里,从根本上解决里程焦虑,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智慧绿色出行体验。

甲醇汽车,吉利甲醇燃料轿车产品

明星产品帝豪甲醇车,搭载的是以甲醇为燃料的1.8L自然吸气发动机。车型前脸大气,宽适造型设计,标配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六位一体安全系统集成ABS等一体式防护,驾乘舒适又安全。 

活动当天,甲醇重卡、帝豪甲醇车及RE500旅居车均出现在了展会试乘试驾区域,各大媒体与车友纷纷体验吉利甲醇汽车,零距离感受新能源汽车在操控、动力、外观、内饰及安全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吉利汽车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广泛认可与称赞,现场试驾的群众也是络绎不绝。 

可以预见,作为甲醇汽车的倡议者及提供商,吉利将继续以节能、环保、智能、安全和低运营成本为特色,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做出应有贡献。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