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是由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康迪科技集团双方的旗下公司按各占50%股权投资组建,主要从事纯电动汽车的投资、研发、生产、营销等相关业务。2018年以来,受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康迪仅销售5500辆车。但事实上,早前时间,康迪曾长期位于全国电动车产销量前列。目前,康迪旗下上市乘用产品包括全球鹰K17、全球鹰K12等。
江苏国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为第二次申请,项目申报单位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曾以“投资年产2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申报,但未通过。据了解,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总投资2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7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其中一期投资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建设期6个月,按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固成型工艺建设,建成后达到年产2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能力;二期投资1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建设期2年,按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塑成型工艺建设,建成后达到年产5万辆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能力。
河南森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14日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动专用车、电动乘用车整车及配套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等。此前有媒体报道,河南许昌市政府已经规划了3000亩用地,作为森源乘用车生产基地。目前,一期1800亩用地已启动开发,占地50万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建设完毕,现在已经进入批量化预生产阶段,设备购进安装阶段计划10月底完成,届时将形成年产10万到20万辆的生产规模。该项目投入资金号称超过百亿元。
事实上,此三家企业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已经不是第一次。2017年12月1日,发改委连续发布3个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批复,但彼时审批结果显示“其他”,并未表明是否通过。而此次消息发布是确认项目已过审批,但项目是由国家发改委授权,地方发改委核准。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此次或为发改委最后一次行使新建项目审核权限。2019年1月10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生效,发改委全面暂停对相关企业核准工作,而调整为备案管理。汽车之家向相关专家了解到,相比核准制,备案制可大幅减少项目申请手续,企业只要将项目所需的相关资料交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即可。
备案制度看起来更容易一些,其实不然,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含现有汽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建设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要求所在省份满足: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同产品类别行业平均水平;现有新建独立同产品类别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建设规模两个条件。而江苏和河南省短期内都无法完成上述要求,即企业暂时无法拿到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项目,这也或是上述三家企业赶在《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核准的原因。
沉寂近20个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又迎来新消息,还是“三黄”。1月8日,康迪电动汽车江苏有限公司收到江苏省发改委关于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核准的通知;
2019年1月14日,上汽大通全新电动微面EV30正式上市,该车基于全新平台打造,并采用全铝车身框架,上市后将采用C2B定制模式,支持车身尺寸、电池容量等个性定制,最大续航超过300公里。
2018年是中国汽车市场艰难的一年,汽车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空间不断缩减。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将制定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并有望在年内实施,这对于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来说好比久旱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