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郁祖盛,以下6个关于郁祖盛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新能源资讯。
本文目录
郁祖盛曾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中心副主任,第三届国家高科技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副秘书长、理事,第三届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能发电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核安全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核安全局)第六届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1年3月15日上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独家专访。
“福岛核电事故与切尔诺贝利事故有本质的不同,危害性相差甚远。”郁祖盛解释说,后者是一种在反应堆高温、高压、低功情况下突然失控的蒸汽爆炸,同时,把放射性物质都带了出来。上千吨的构筑物全部被掀掉,气团以喷射状进入大气,到达几千公尺高度,导致放射性近程、远程全扩散。郁祖盛表示,福岛核电站是放射性物质在屏蔽状态下,有控有序地释放。整个物理模式完全不同。据说有数十人受到核污染,但这只是“清洗级”的。也就是说,只要把受污染的衣物全部换掉,洗过澡就没事了。“核泄漏就会导致辐射,但人类没必要害怕辐射,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被辐射的环境中,家用电器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辐射。只不过是受辐射的剂量问题,短时期内接受100毫西弗以下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如果接触到高达4000~6000毫西弗,就可能会致死。在短时期内接受了高于1000毫西弗的剂量,则需要医疗介入。”郁祖盛说,一般核电厂员工和周边居民,每年受到的放射性物质年累积量大概在0.25个毫西弗。有数据证明,火电厂烟囱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会比核电厂高出10倍。作为一位核安全专家,郁祖盛认为,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原子弹爆炸结束的,导致了民众对核的恐慌。自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人类一度迈入了长达20年核电的冬天。“要想解决能源问题,唯一能工业化规模的只有核电。其他新能源转化效率低,而且也受到地域限制。由此,全世界迎来了核电的复苏。在能源、资源紧缺的今天,和平利用核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郁祖盛说。 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中国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郁祖盛提出了三点:第一,要辩证看待福岛核电事故,充分吸收其经验和教训,使得核电的发展更为健康,要防止“因噎废食”,尤其决策层更要清醒。第二,要对所有已经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重新进行严格审查,核实已确定设防标准是否足够保守。“核电站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代价的问题。设防标准要足够保守,必要时要考虑能防范像日本福岛遭遇的9.0级大地震和10米高海啸甚至更高的外来威胁等。”第三,中国要大力发展第三代核电。郁祖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集中全力让三代核电快一点发展。三代越多越好,二代越少越好。”
3月12日,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佩戴防化面具的警察指挥车辆撤离,当局已要求距核电站10公里之内的居民撤离。新华社发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12日上午透露,我国已经启动了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监测装置,正在监测日本的核电泄漏对中国是否造成影响。“到目前为止,监测的结果一切正常,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提到核辐射危害,人们首先会想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事故发生后,发生爆炸的4号机组被用钢筋混凝土封起来,“由于核污染还出现了很多怪异的现象,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老鼠长的很大,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这些都是辐射损伤的症状,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征’。”此外,全球三十年来还发生了几起重大核事故:1979年3月28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93年4月6日 俄罗斯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2004年8月9日 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的反应堆发生涡轮机房内蒸汽泄漏事故,4人死亡、7人受伤。此次事故被认为是日本迄今伤亡最惨重的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如何传播?随水扩散要比随灰尘扩散好控制核泄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影响范围会扩散到中国及邻邦国家吗?本报记者昨天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及南京理工大学核物理及辐射防护方面的专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专家赵经武老师说:“日本媒体报道称,这次福岛核电站里的放射性元素是通过水作为液体状流出来的,这样会在水中产生放射性污染,而随着水的流动,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更远的距离,如海水及地下水。”“目前世界上核电站越来越多,一般都建在海边,一边临海,一边靠山,因为靠山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靠海则因为排污、取水都比较方便,离城市则尽可能远。一般核电站附近会有几千个监测点,如江苏的田湾核电站在5—8公里就布置了1300多个监控点,经常要监测数据,进行评估。”赵经武老师解释说,如果发生核泄漏,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呈灰尘状飘散,一是随水流出。当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是呈灰尘状飘散,灰尘落下来无论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还是直接粘附在皮肤上,对人体伤害都很大。通过水的话相对好控制一点。本次核泄漏污染范围有多大?主要是看核电站附近对水的监测数据赵老师认为,核泄漏污染范围有多大,这取决于日本核电站附近监测点的数据,尤其是对水的监测,看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速度及含量。“以此来评估放射性有多强,如果核泄漏的数值不高,证明污染的程度不高,那么这块区域未来还是可以居住的,但如果高的话,像切尔诺贝利,到现在还不能居住。因为放射性物质只能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等待其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比如从100到50,再从50到25,别无他法。”核泄漏会对周边海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海水本身起到一个稀释的作用,因此如果浓度不大,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浓度大,则肯定有影响,甚至会随着海水扩散到其他邻国,这样至少渔业会受到严重打击。”赵老师解释说,核泄漏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时间长,而且放射性物质无法分解。因此遭遇核泄漏,唯一的方法是尽快撤离。如果人饮用了含放射性物质的水,人体内就会产生放射性污染,造成放射性损伤。此次核泄漏强度有多大?采取有效冷却措施,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南京理工大学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系主任唐双凌教授认为,这次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不会像切尔诺贝利事件那么严重。“因为发生爆炸是氢气浓度太大,但爆炸的威力并不大,从电视画面中看到,周边高大的烟囱仍屹立不倒。”唐双凌认为,从目前判断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数量还是相当有限的,如果采取切实可行的冷却措施,还是能控制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其反应堆的结构还是第一代的,用的是石墨来防护,最大的缺憾是没有包壳容器,因此一旦爆炸,核物质会不受限制地泄漏。而现在反应堆类型已经是第四代,比以前有很大改进,外面有包壳容器,是用金属材料制成,耐很高的压力,即使发生爆炸,反应堆里面的燃料应该不受影响,不会大量泄漏。”唐双凌强调公众对核泄漏不必恐慌。“前两年专家对切尔诺贝利地区有个调查报告,经过20多年后,那里的物种已经长的很好。当地还计划把该地区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这一切证明核污染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链接>>>目前测出的放射物对人体危害不算太大就核辐射污染,唐双凌解释说:“放射源分为六类,一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无防护情况下,接触后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就可致死。二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无防护情况下,接触后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死。三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无防护情况下,接触后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目前测出的放射性物质超过正常1000倍,应该属于四类或五类,从辐射角度而言对人体的危害不算太大。辐射还分为内照射与外照射,如果你吃了含放射性物质的鱼,放射性物质会长期留在你的体内,这称作‘内照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受辐射的影响。一种是外照射,像灯光一样。其实我们正常生活中也会存在射线,只要在正常范围内还是可以容忍的。” 本报记者 张琳启动沿海核安全监测 我13台核电装置目前安全性能良好本报北京电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昨天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及日本地震致两台核电机组发生泄漏,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我国已启动沿海城市核安全监测装置,而且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13台核电机组运行安全、良好。日本地震震惊世界,据报已有两台核电机组发生泄漏。对此,张力军表示,我国已启动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监测装置,至于我国的核电装置现在运行一切正常。“我们关注日本核电设施受地震影响的情况,也关注着它的事态发展,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在我国核电的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进行适当地吸收。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张力军表示。 特派记者 刘朴 石小磊 谷岳飞核电站设计时防震要求极高我国核电专家认为,核电站防震标准高,类似这样规模的大地震应不会对核电站安全造成影响。环境保护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表示,核电站在设计过程中已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遇到地震这样的外部特殊情况,核电站自动保护系统就会启动,使核反应堆立即停运,并使停堆后核燃料衰变的余热及时排出,同时严格控制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核电站的所有关键设备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了可能发生的最大强度地震,并且地震仅是核电站安全设防标准的一个方面。”郁祖盛说。他介绍,自1954年前苏联第一座核反应堆开始运行至今,全球在运440多座核反应堆,累计安全运行了约13000堆年,没有发生因地震而导致的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电厂并没有因为4号机组出问题而停止运作,只是封闭了电厂的4号机,并且用200米长的水泥与其他机组隔开,但由于缺乏能源,所以乌克兰政府让其他三个机组继续运作。1991年在2号机组发生一场火灾,乌克兰政府当局随后宣布2号机组无法修复,并须终止运作。1996年11月,在乌克兰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总署的协议下,1号机组停止运作。2000年11月乌克兰政府总统列昂尼德·丹尼洛维奇·库奇马,在一个正式典礼上关闭了3号机组的运作。至此,整个切尔诺贝利发电厂就停止发电,永远不再运作。损毁的4号机组现正使用石棺水泥围墙保护着以阻止辐射扩散,但这并非是一个永远安全的做法。原因是在于当时以工业遥控机器人搭建的石棺正在严重地变旧。如果石棺倒塌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机组释放出有辐射性的尘埃。这些石棺脆弱程度连一阵小型的地震,或一阵强烈的大风,都也可能引至其屋顶倒塌。因此,当局曾经研究出好几种帮助围墙的方案。根据官方估计,发生事故后的反应炉内大约还有95%的燃料(180公吨),该批燃料的总放射性达约1800万Ci(670 PBq)。 现时残留在内的放射性物质已经硬化成陶瓷状物质。它们主要在事故发生初期时,反应堆的核心碎片能在反应炉内四处流窜,并且和其他灰尘和熔岩状的“燃料覆盖物质”(fuel-containing materials, FCM)构成。现时仍不能够确定这些陶瓷状物质何时会延缓释放放射性物质。透过秘密的估计,在该核电厂里有至少有4公吨的放射性尘埃。不过,最新的估计已经调查了关于燃料的数量,并保持在反应堆中的份量。一些估计指出,安置在燃料反应堆内的总数量,大约只有原先燃料的70%。由于爆炸,国际原子能机构因此失去了那5%的燃料。而且,一些清算人估计原先的燃料5 V10%,只装在这个石棺里面。至于其他方面,水继续漏入反应炉。在整个反应堆大楼内,被淹没的环境散播出放射性物质。而反应堆大楼的地下室,同时也缓慢地充满被核燃料所污染的物质,并且释放出有放射性的废物水。虽然已经修补了在屋顶上形成的洞口,但是该洞口也只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恶化。当这个石棺不能透气时,加热比加冷更加容易,这提升了在该核电厂的湿度水平。同时亦在反应炉的高湿度当中,继续腐蚀这个石棺里的混凝土和钢。反应炉的废墟楼顶正是由该反应堆大楼所建造。两个所谓“庞大的梁”,不单是支撑了反应炉的屋顶,还支援了其他倚赖架构的反应堆大楼墙。如果反应堆大楼的墙和反应炉的屋顶倒塌,惊人数量的放射性灰尘和粒子将会被直接释放到空气中,令辐射物质毁灭周围的环境。对反应炉更进一步的威胁的是石棺位置本身就已经很不安全,因为瓦砾正在差不多垂直的位置中,才能够支持它。如果石棺的倒塌,将会进一步加重核电厂的压力,同时散播出放射性物质。这个石棺除了覆盖已破坏的反应堆,也包含在4号反应堆上的残余放射性物质。当提出一个新的石棺设计时,只能预期最多只有100年的寿命。所以,永久的石棺建设将无疑对工程师来说,是一项具挑战未来多代的工程。据俄新社2012年12月4日报道,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承诺将为乌克兰提供1.9亿欧元额外资金,帮助乌克兰完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防护罩建造工作。建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防护罩共需要资金7.4亿欧元。2011年4月,在基辅举行的国际捐赠大会上,40多个国家已经承诺提供5.5亿欧元资金。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防护罩将进一步减少辐射污染。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瓦列里·霍洛斯科夫斯基说:“新防护罩建造完成后,一系列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将得到解决。”2.9万吨重的新防护罩将于2015年完工,届时高达100米的围墙会将切尔诺贝利4号核反应堆围住,将其转变成一个安全的环保系统。 日前,荒弃多年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出现坍塌,法新社消息,正在那里进行建筑施工的法国公司预防性疏散80名工人。1986年该核电站发生重大核泄漏,之后反应堆上盖上了厚厚的“石棺”。法国公司正在进行加固工程。12日发生的部分顶部坍塌,当局表示不会出现核泄漏。 堵住污染源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清除核辐射尘埃则是另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在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因为他们的遗体成为了足以污染正常人的放射源。核尘埃几乎无孔不入。核放射对乌克兰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都造成了污染。乌克兰共有250多万人因切尔诺贝利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多万名儿童。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在经济 上,前苏联损失了约90亿卢布:善后处理费用40多亿卢布,农业和电力生产损失40多亿卢布。专家估计,除核电站本身的损失外,仅清理一项就得花几十亿美元,如果全部加起来,可能达数百亿美元。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区将对游客开放(但必须穿防护服)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2010年12月12日宣布,从2011年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将对普通游客开放,乌紧急情况部计划组织前往该地区参观的经常性、系统性旅游线路。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长巴洛加在陪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考察切尔诺贝利地区时宣布,截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方向仅限于极限旅游,不是大众旅游类型,只针对几家私人公司组织的外国游客开放。巴洛加认为,切尔诺贝利地区领土应当向广大普通游客开放,乌紧急情况部正在进行大量工作,计划到2011年年底前汇报工作成果,争取在2012年1月份使这种参观成为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旅游形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支持乌克兰紧急情况部的旅游倡议,她表示,参观切尔诺贝利地区可以让人们了解悲剧历史,再次认识核设施安全的重要性。虽然这是一段非常悲伤的历史,但这种旅游吸引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潜力。乌紧急情况部长巴洛加指出,用于全部覆盖第4机组的新“掩体”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这是一个长150米,宽260米,高105米拱形建筑,用于全部遮盖第4机组连同此前建造的临时性防护设施“石棺”。“掩体”项目由国际社会捐助支持,建设资金由八国集团和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共28个国家负责筹措,建设基金由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管理。该项目经过10多年的选择和论证,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它应当切实有效地保护事故地区周围环境,同时确保可部分安装和拆卸有故障的和不可靠的结构,相信这套综合性防护设施能在2015年建成并使用。此前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克柳耶夫宣布,由于安全要求大幅提高,“掩体”项目总造价已由2004年的5.05亿欧元提高到8.7亿欧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承诺,联合国今后仍将继续全面支持该项目建设,乌政府也应和国际伙伴就此继续对话。 2011年1月1日消息,乌克兰政府日前宣布,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现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周围地区将变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预计切尔诺贝利周围地区从今天起将向游客开放。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一座核反应堆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力把反应堆上重达2000吨的盖子炸飞,释放出来的放射性微尘比广岛原子弹多400倍。事故亲历者、工程师尤里·科尼夫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天空色彩缤纷,非常明亮,有橘色、红色、天空蓝、鲜血般的红色犹如彩虹非常美丽。俄新社摄影记者伊戈科斯汀:当我们靠近第四区,并在上头盘旋,我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我们飞到第四区上空时,我打开直升机窗户,我当时并不知道犯下大错。我只设法拍了12张照片,回到基辅后,我开始处理照片,我看到底片全都是黑的,没什么色彩,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照片全都暴露在放射线中。切尔诺贝利当地居民尤莉亚玛琪:我记得幼儿园的老师给我们吃碘片,然后父母亲都前来接孩子,大家都跑来跑去,但是并不慌张,我们以为顶多离开3天而已,他们要我们上巴士,我清楚记得我得挑选要带走的玩具,我有很多洋娃娃,我想全部带走却不行。我们甚至来不及带保暖衣物。那么游客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参观是否还有被辐射的危险?乌克兰政府为什么开发这一旅游项目?中央台记者张加宁、费磊、实习记者张雅佼为此专访了国家核电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惨痛的记忆像是仍在隐隐作痛的伤疤,没有被人们遗忘。核安全专家郁祖盛认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远未消除。郁祖盛:这是全人类第一次大面积的放射性的释放,跑到环境里面去,当时正好刮西风,所以大量的放射性就跑到欧洲去了,欧洲在经过空气对流沉降,大量的放射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漂移以后落下来,当时东西德还没有合并,西德就发现什么呢?牧草上沾染了放射性牛吃了牧草产生的奶也带有放射性,两个礼拜的牛奶全部倒掉,这是在周边的影响。对当地切尔诺贝利电站当地的影响就是以核电站为中心,30公里范围内几十万人全部迁走,事过二十年了,人还没有仍然没有回来,那个地区变成相当于死城。有统计数据表明为了挽救消除这个事故的后果,所花的钱和人力物力大概是建这个核电站的100倍。有评论认为,乌克兰政府把切尔诺贝利设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是想要促进经济发展,郁祖盛认为,如果把这里作为核安全教育基地,在引导下进行参观,还是安全的。郁祖盛:应该说他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来进行这种旅游,而这个旅游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核能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能再出现核事故,实际上是一种安全的教育,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觉得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不管怎么样所有旅客的安全还是在这个国家的标准范围之内,应该说没有问题,因为事过20年了,真正的核心部位实际上是去不了的,只能到周围看一看,看看二十多年来当时的一遍一遍惨象,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都变成死城,茅草长的比房子还高,在保留安全情况下搞特定路线的参观应该是可以的,至少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安全问题。不过,不同地点的“放射性强度”存在很大变化。从禁区放射性最小的地方到放射性最大的地方,其差距高达1:1000。游客必须在严格的指导下参观,因为其实直到现在,科学界关于核事故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完成。郁祖盛:因为放射性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生态基本上都恢复了,不管动物也好植物也好还是很繁茂的,那么它整个的消除的核放射,核的后果消没消除,这个估计可能不一样。有人说放射性好比说在这个反应堆当中会产生一些二系元素,长周期的放射性元素,所有的放射性无害化主要唯一的一个途径就是衰变,二级衰变周期非常长,虽然量很少,30公里范围之内还没有恢复人类居住,那么对周边的影响和对30公里以外应该说到2030年以后没什么影响了,这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卫生组织发表过很多文章,比说对人类疾病,对于癌症做过统计,究竟有多大影响,应该说对于当时切尔诺贝利周围儿童的白血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他的癌症并没有做对照并没有明显的自增加,切尔诺贝利长期对人类和生物的后果应该说还没法得出一个非常严谨的细分。我们走进了最危险的无人区。红灯亮了:我们所受的核辐射超标了。
专家:日本核电厂核泄漏影响范围有限
2011年03月13日 10:2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3月11日当地时间的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发生了世纪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并且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与此同时对于日本遭遇的灾害,国际社会反映迅速纷纷伸出援手,有关各方最新情况我们来连线中国之声国际新闻编辑邢斯嘉。
主持人:目前最新情况怎么样,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记者:从刚刚两分钟之前,从电视的画面中显示日本的官方给出了一个确定的在地震海啸当中亡的人数是689人,还有一万七千多人是失踪或者是在承受着相关的一些灾难的情况。而另外还有两百多万人受到电力中断这等影响,同时有1900多人是获得了救援。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的一名发言人今天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在东京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10公里范围内有15人受到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同时这位发言人说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反应堆和冷却水位的相关的功能全部失灵,在今天早上当地时间的5点30分的时候,注进水的进程已经停止,而内部的压力轻微的上升,他说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就这个反应堆的状况向政府递交了紧急的报告。
现在在直播间里,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主持人王秀革(音),她也是在日本生活多年,她今天是作为我们日本地震的特约观察员来到直播间,同时坐在左边的是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教授。同时还有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闪,她也是作为我们今天的特约主持人参与今天日本地震的讨论。
主持人:先来问一下王秀革,你也是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你平时在日本生活的过程中遇到地震的概率高吗?
王秀革:这个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它就是一个晃动一下或这么两三下就结束了。去过日本的人当中,在那儿稍微长期生活过的人都会有感受,但是这次是百年不遇的一次剧烈的地震,所以很多人,包括日本当地人都非常的恐慌,现在大家关注的其实已经不是地震本身了,已经是现在核泄漏这个事件,福岛的第一核电站它的泄漏的情况已经向政府报告是处于一种紧急状态了,它疏散的范围是20公里。现在第二核电站它其实也已经开始疏散了,现在疏散的公里数是还在10公里以内,现在第一核电站它核泄漏的数值叫1204微西弗,这个数值郁老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是什么样一个概念。
主持人:先来解释一下微西弗是什么概念?
郁祖盛:放射性剂量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单位叫做西弗,这个量值很大,一般通常用毫西弗和微西弗来表示。就拿我们国家的标准来讲,每一个人都受到一定天然本体放射性的照射,也就是说在中国这个领土情况下,地质情况下,每个人每年所受到的积累量是2.7左右,2.7个毫西弗,比微西弗还要小。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在新闻当中提到了有15人受到放射性污染,鉴定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标准是多少?这个数值应该是多少呢?
郁祖盛:我首先介绍一下刚才说核电厂年剂量是2.7个毫西弗,核电厂如果是正常情况,不是放射性的事故情况,年排放量是控制在0.25毫西弗,非常非常低的。人的照射如果短期照射低于100个毫西弗是没有影响的。如果短期照射达到4000个毫西弗,就是达到了致剂量,人必无疑,如果说它现在是1204个微西弗,不是毫西弗,这两个差1000倍,这个数值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为什么遭受放射性污染,所谓污染的大小是剂量要乘时间,这不是一个单独的量。
主持人:可能大家对有一个概念很感兴趣,既然放射性污染有一个传播的介质,以前我们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大家知道放射性尘埃可能是沾到人体上,但像目前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沿海11个省市的监测,这个主要靠什么来监测,监测水还是监测空气?
郁祖盛:放射性的传播大部分现在讲的是气象传播,在空气当中传播实际上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都叫做气溶胶,是气态的但是小颗粒,这个微粒附着在什么上了呢?灰尘,形成气溶胶状态,空气当中的尘埃是很多的,它是随着这个漂移,主要讲的是这个。而如果放射性进入水系统那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一定要搞个石棺?中心的目的就是把放射性和地下水隔离,一旦放射性进入地下水,从现在人们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讲,恐怕还难以控制的。
叶闪:郁教授我们刚才我们提到15名住院患者和救护车疑似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想跟您请教一下,人体受到这样一个放射性污染之后它的反应是即时显现出来还是过一段时间才有征兆?
郁祖盛:那要看剂量大小,如果受到比较高的剂量的话,像恶心、呕吐、浑身无力,恐怕立即就表现出来了,如果受的剂量很低可能就没有反应或者说一段时间以后有所反应,这个不一样。但是据现在了解到,所谓日本多人受到污染,是什么样一个污染呢?需要清洁,需要清洗,好比说洗澡,把衣裳扔掉,换个干净的衣服,仅此而已,还没有到使它的器官或者细胞发生病变,还没有到这个程度,都是所谓轻微的污染。
主持人:在上个时段里我们也提到了像切尔诺贝利的爆炸可能是通过平流层核辐射就会扩散到很大的范围,现在我们看日本的核泄漏的辐射,主要可能通过什么来传播?
郁祖盛:以气溶胶方式的气象传播可以分为高架传播和低架传播,所谓高架传播就是这个放射源的地方,也就是泄漏的地方是属于一个上升气流,还是一个下降气流,那就和当地的气象条件有关系,如果说你的气象压力很低,基本上是叫低架排放,贴着地面跑它不会走得很远。再一个要看放射源出来以后的能量,好比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情况,本身是很热的一团气体,热的东西往上跑,很快的上升到平流层,而像一号堆,它已经冷却下来了,即使有放射性释放,好比三号堆现在要排放,这个排放的能量是和切尔诺贝利无法比的,所以通俗的讲比较温和的排放。属于一种低价的比较温和的排放,影响的范围有限。
所以不会影响到英国!
核辐射针对生物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核辐射可以电离有机生物分子,包括细胞内行使功能的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以及其他有机小分子。
辐射使得这些分子结构被破坏,或者带上电荷,从而让有机分子不稳定、发生重排或者产生对机体有害的自由基。其中受核辐射影响最大的是DNA分子。
当辐射照射机体以后,可能对DNA造成损伤,破坏遗传信息。而修复机制也同样可能受到影响而无法发挥修复作用,甚至造成错误修复,这将使细胞保留错误的遗传信息。
扩展资料:
核辐射的种类:
α射线是氦核,外照射穿透能力很弱,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开核辐射危害的神秘面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郁祖盛」郁祖盛的人物履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资讯,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今天我们来聊聊郁祖盛,以下6个关于郁祖盛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新能源资讯。本文目录郁祖盛的人物履历郁祖盛的主要言论日本的核电站泄漏对我国台湾有多大的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防御措施大范围隔离.日
今天我们来聊聊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6个关于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新能源资讯。本文目录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华能新能源产
今天我们来聊聊潍坊净水设备,以下6个关于潍坊净水设备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新能源资讯。本文目录一体化净水设备厂家潍坊怡口净水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潍坊爱惠浦净水设备有限公司介绍?潍坊泉典净水设备
今天我们来聊聊bf265,以下6个关于bf265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新能源资讯。本文目录这双dada篮球鞋怎么样?mp4的显示屏幕被放大了,该怎么办???国家代码如何查询?女声版潇湘雨。。梅
今天我们来聊聊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以下6个关于南昌国际展览中心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新能源资讯。本文目录南昌国际展览中心的设计理念南昌国际会展中心属于哪个区从南昌昌北机场到南昌国际会展中心怎么走
今天我们来聊聊国电南瑞,以下6个关于国电南瑞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新能源资讯。本文目录国电南瑞是国企还是央企?国电南瑞和国电南自有什么关系?南瑞是国企吗南瑞集团、国电南瑞、南瑞继保和国网南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