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新能源车是车界最热门的话题,多数针对的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未出台的争议,这项作为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如果不出意外,预计该项规划将在今年出台后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对此,车界也是闻风而动,不少车企开始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虽然多数量产还需时间,但这并不影响新能源车前进的步伐。
政策正式转向新能源车发展
自2010年9月起,新能源汽车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但是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却迟迟未出台,导致人们对新能源车的发展争议颇多。
虽然如此,但国家在对新能源车的倾斜和扶持上却从未停止过,例如之前的节能补贴政策,就极大促进了新能源车生产制造和消费;随即又对节能补贴政策门槛提高,此举也是希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往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据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虽早已上报,但一直未批复的原因是目前还在修改之中。不过,从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规划中的总体方向仍然不会改变,“即”要实现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加快规划燃料电池进度,实施过渡期转型城市与车型试点。
业内专家认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在今年内修改完成,并正式助推新能源车的步伐。
混合动力车或率先破局
节能和新能源车的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汽车的节能减排。
就目前新能源车技术而言,技术相对成熟或实施起来相对简单的要属于混合动力型,但该技术主要控制在外国人手中,而国内需要攻克的是2个动力系统相对复杂而带来的故障率。因此,有业内人士猜测,未来新能源车发展的重点或将落在混合动力车型上。
目前,国内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在客车或公交车上投入使用,另外有少部分轿车开始尝试,预计未来混合动力技术会大面积投入到轿车领域中。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驱动主要来自2个方面,首先是政策推动,这点上国家已经重点部署。其次是成本优势,购置成本方面的优势主要是政府通过补贴形式体现,使用成本的优势主要来自替代能源相比燃油的价格优势,这方面国家和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
多项瓶颈待破解
发展新能源除了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外,更重要的是破解新能源车的技术瓶颈和改善车辆使用的基础设施。
据业内专家分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技术是主要瓶颈。如果技术无法破解,不仅难以造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车型,同时也无法降低造车成本,最终无法惠及于民。
另有不少人士表示:“当下还有许多缺陷无法解决,例如车辆充电时间、续航里程,以及车辆的安全性。”这些都是促使人们购买新能源车的重要因素。
除此,还有用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充电站就是电动车必不可少的用车设施,否则以电作为驱动力的轿车将无法普及。同时,消费观念也需要长时间引导,否则,再好的新能源车也只能落个花瓶的美誉。
新能源车是车界最热门的话题,多数针对的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未出台的争议,这项作为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十二五规划”中汽车产业政策的核心是要把中国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产业强国。1.提高品牌汽车的覆盖范围,提出在2015年前,汽车品牌占领市场要达到40%,2020年前要达到50%。2.201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极、电路和关键的零部件核心技术要实现自主化。
马自达宣布开发出了对车辆减速时的能量实施再生的系统“i-ELOOP”,并将于2012年配备在市售车上。该系统可将再生能量存储在电双层电容器中,供空调及音响等电装品使用。
“今年长安还将以混合动力为主,目标是中混销售达到一万辆以上,纯电动以示范运行为主,销售3万辆以上。到2015年混合动力,弱混要实现轿车的标配,微车部分搭载,中混销售5.5万辆,串联式销售1.3万辆;纯电动高速电动车销售10.3万辆,出口5万辆;到2020年,达到2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