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但是该《规划》的出台并不顺利,经过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多次合作,历时超过两年时间,其间业界曾多次呼吁,才最终通过,并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下发。
一位工信部官员称,这能够显示出国家层面对于发展节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谨慎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本身发展的并不顺利。
新能源汽车被赋予更重的责任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认为,从国家的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尤其对中国,显得更为迫切。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的石油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大,这势必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发展以电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实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弯道超车”也是我国汽车界的重要目标。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中国的传统汽车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十年的合资发展道路之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上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主要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中国的汽车工业要想在传统汽车领域实现超越,变得更加困难。
新能源汽车领域则被中国汽车界赋予了更重的责任,在这一领域,许多国家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欧美国家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电动汽车实现超越并不是没有可能。中国汽车界一度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热情很高。
但是,由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缺少统一的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重复建设严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技术发展落后等。尤其是出现了多起电动汽车燃烧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不过在各方努力下,《规划》最终还是得以出台,这也为低迷的国内汽车市场注入了发展动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设定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但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规划》作为产业发展的原则性纲领,在一些内容的制定上并不是很细致,还有许多模糊甚至可商榷之处。比如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的发展方向问题、变电换电之争不明确、如何保障《规划》的落实等都待解决和厘清。
纯电动和混动之争
《规划》的出台,明确规定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但是同时还强调,“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在一些专家看来,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并不是很明确,实际上是既鼓励发展纯电动汽车,也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但这两个方向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能源的要求,对技术的要求并不相同。一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就存在发展路线之争,即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以何为重点,始终没有定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看来,《规划》基本包括了各个车种,出现了“皆大欢喜”的局面。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显然已经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尤其是以日本丰田为代表的混动汽车厂商,在技术方面已经处于领先位置。而且他们的产品也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技术比较成熟。一些企业混合动力汽车生产量都超过了几万辆。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是在传统汽车技术基础上,增加了电池驱动技术,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传统汽车制造技术的要求依然很高。而这恰恰是中国车企的薄弱环节,在中国推广起来将非常困难。
杨裕生认为,《规划》推广普及混合动力汽车,并非上策。比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50公里距离内不用油,但是远距离全用内燃机,而且需要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套系统,反而更加复杂。
而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中度混合动力公交车也节能不多,且重度混合车更不适合中国企业,其内燃机和电机驱动系统各有一套变速机构,两套动力组合非常复杂,加工要求很高,且专利技术基本上掌握在日本丰田公司手中,中国车企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话语权。
“我国节能与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应该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杨裕生说。
杨裕生认为,虽然我国的纯电动汽车发展遇到了安全方面的一些阻碍,但是,这并不能抹杀我国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和成绩,尤其是在发展小型纯电动车上,优点非常突出。比如,可以立即节省大量汽油,减轻城镇空气污染,而且我国微型纯电动车技术积累较好,有不错的基础;在节材节能方面,微型纯电动车也有很大的优势。
而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运行的基本属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则投入市场不多,这也是业界担心的纯电动汽车恐怕会逐渐被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的主要因素。
比如我国已经在25个城市试点运行混合动力公交车,而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将在全国广泛推广混合动力公交车。
另外,要发展纯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不能绕过的问题,而在《规划》中,并没有对电池安全问题提出指标要求,这是《规划》被业界认为不够细致的地方之一。
[page]
《规划》落实尚须观察
一方面发展路线存争议,另一方面,如何真正落实规划内容,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规划》虽然在某些细节方面并不令人满意,但总体来讲,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思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甚至称,《规划》的出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围绕着《规划》制定的目标,许多人还是担心其落实问题。比如《规划》细化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在苏波看来,这一目标要想完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发展得不顺利,不排除调整目标的可能性。
《规划》的制定和公布,发改委也参与其中,发改委一位司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于《规划》能否落实的担心。
在这位司长看来,《规划》的出台只是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发展大致指明了框架性意见,具体的细则还要进一步完善,即便细节完善了,如何督促各地、各企业、各相关部门配合执行也存在问题,“必须配有管理措施,否则落实起来并不容易,这些管理措施的出台,则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现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动力,毕竟,无论从技术、安全性、盈利性等各方面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都不占优势。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成熟,安全性不够,而且成本较高,产品价格也要高于传统汽车。这些都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了困难。因此,相应的管理、配套、鼓励措施显得更为重要。
“《规划》出台了,中央相关部委也在积极推动,各地方、行业如何将规划落实下去,作为创新主体的汽车企业如何进行推动,则是《规划》能否落实的关键。下一步,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细则,否则,发展新能源汽车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工信部一位负责人说。
7月9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但是该《规划》的出台并不顺利,经过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多次合作,历时超过两年时间,其间业界曾多次呼吁,才最终通过,并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下发。
从各国2015年产销规模目标来看,美国的决心最大,美国计划在2015年电动车的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中国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50万辆。而英国的目标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最为"保守",2015年电动车的产销目标仅为24万辆。
一线城市虽然全面限购,但都对新能源车大开绿灯,购买新能源车不受限购政策限制,然而市面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却少之又少,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表示认同。
如何在油价疯涨年代找到一款既动力强劲又极度省油的车型成了现代人汽车消费的首要考虑因素。今年6月17日“油电混合 双擎动力”全新凯美瑞·尊瑞混合动力汽车的耀世降临,将成为追求前沿科技以及注重环保的社会精英人士之最终选择。
日前有媒体称戴姆勒因为比亚迪自燃事故而另选电池供应商,引起了业界内外的极大争议,甚至导致导致比亚迪(002594)股价几近跌停。为澄清此事,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向电动车时代网发来了联合声明,强调这一消息"不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