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普通人与刘翔赛跑”
国家虽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但企业界对此并不感冒,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向另一个十字路口——当跨国公司积极搜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数据,或者大卖混合动力产品的时候,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要么对新能源汽车缺乏主动性,要么时而出现质量危机。
上周,调研结果显示,未来5年内混合动力的产销将达到百万辆之巨,中国市场将迎来第一轮的混合动力产业化浪潮。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契机已出现,汽车产业的各股力量如何发力,或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跨国车企发力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成了伪命题。
当各国逐步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技术储备更深的跨国车企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尤其在技术门槛更高、更具备量产可能性的混合动力产品上。
丰田已经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几款混合动力车型。此外,奥迪Q5混合动力、本田CR-Z和通用旗下别克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也已在中国市场销售。
不仅车型越来越多,而且销量也日渐攀升。丰田雷克萨斯CT200h一度达到月销量1000辆以上,今年2月份以较低价格入市的普锐斯截至5月份,累计已经达到1300余辆,今年全年有望突破3000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汽车整车企业销售纯电动汽车344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81辆、非插电式混合动力3905辆。其中绝大多数为外资产品。
某德系车企业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坦言,虽然节能与新能源规划中的长期发展方向是发展纯电驱动,但5年内,由于纯电驱动还有技术上的难点尚未解决,最终产业化比例最高的将是混合动力汽车。
初步测算了未来5年混合动力汽车(含普通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产销量,从2013年起将分别达到1.5万~2万、5万、15万、30万和50万,5年共计产销过百万辆,中国迎来混合动力的第一轮爆发。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大门正在开启,但由于技术门槛更高,尽管许多本土企业,如一汽、上汽、长安以及江淮等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但真正在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以丰田为代表的外资公司的车型。
外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马扬鞭不仅局限于此,更有一些跨国车企早已着手搜集中国消费者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使用数据,这些来自于一线的数据往往是量产车型最宝贵的经验。
宝马集团通过对北京和深圳的50位车主使用MINIE的情况得出一系列使用数据,其中一些结论足以改变汽车企业在电动汽车方面的研发方向。
比如,MINIE的用户认为,纯电动车比较合适的续航里程为223公里。而此前业界普遍认为,续航里程越长越合适。再比如,用户给MINIE充电的平均频率是每周2~3次,而非每天都充。
这些数据对于跨国公司未来的纯电动车战略是不小的支撑,宝马已经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数据应用在明年即将上市的宝马i系列产品上。
由此可见,无论在市场还是数据积累方面,跨国车企已经拉开十足的架势,反而当国家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方向之后,国内自主品牌却大多哑然。
差距悬殊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现在的劣势显现出来了,如果说两年前自主品牌与外资企业在同一个起跑线,那么现在则不然,国际一流企业有那么强的创新和制造体系,他们一旦决定开始做了,我们自主小企业就干不过他们了,就像一个普通人与刘翔赛跑的道理一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
在近日出版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中已经提及这一变化,报告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正在拉大。
不少国际评论认为,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整体上的支持力度很大,但重数量、轻质量。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汽车产业长期粗放、无序发展,新能源汽车与国际水平逐渐拉大并不奇怪。
在技术门槛更高的混合动力方面,自主品牌的短板更加明显。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从目前全球现有的混合动力技术来看,还处于弱混阶段,其中电控部分丰田做得最好,而国内企业电控技术是很弱的,电池基本上只能达到2千瓦/时,和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的20千瓦/时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从目前国内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发展来看,虽然上汽、长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产品,但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还没有看到。”该人士称。
技术差距并非偶然。一位来自某合资企业的研发部门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国内汽车企业的研发可能有一些偏向,在欧美、日本等地,新能源作为一种专利,是跟机械科技方面相关的,还有另一些是跟电相关的,而我国90%以上都是跟电相关的,比如跟计算机相关,也就是说,对于真正的核心技术,我们的理解层面还停留在电控和电池方面,在电机以及机械等方面则不是很专业。
记者了解到,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中,虽然国有汽车集团大都宣布了混合动力甚至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规划,但真正走向市场的产品寥寥。长城等民营汽车企业对于砸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不敢贸然尝试。比亚迪、众泰等在新能源汽车之路上走得相对较远的企业,则时而遭遇质量的质疑。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纯电动汽车短时期内量产的可能性并不大。假如真如相关机构的调研所示,未来五年,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呈现递进式增长的态势,那么本土企业到底有没有机会分到混合动力市场的一杯羹?
徐长明直言,从目前来看,本土企业发展混合动力难度非常大。“因为混合动力目前本土企业处于严重落后的状态,而且规模也很小,混合动力的发展难点在于有两套驱动系统,对技术要求很高。这意味着传统企业将要另外再添一个动力系统,并把两个动力系统结合起来。对于自主品牌来讲,这个难度非常大。”
但并非业界都如此悲观,来自盖世汽车网的调研结果显示,多达73%的参与者认为只要有市场就有差异化定位的机会。
事实上,政府对汽车企业节能与减排的标准已经明确,自主品牌车企提升节能减排能力不仅是为了满足强制性国家标准,更是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
国家虽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但企业界对此并不感冒,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向另一个十字路口——当跨国公司积极搜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数据,或者大卖混合动力产品的时候,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要么对新能源汽车缺乏主动性,要么时而出现质量危机。
外电报道,美国柯达汽车公司(CodaAutomotive)正着手与盟友中国长城汽车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低成本入门级电动车,瞄准中国、北美和欧洲三大市场。联盟的电动车低价策略已经广受业内看好。
张根发表示,由于产业发展还不完善,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还谈不上形成市场竞争,市场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还有待于提升;在市场培育方面,缺乏统一协调的政策支持,缺乏可供借鉴的推广模式。这些问题都将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改善规范,同样,龙华汽车要走的路也还很长。
2012年7月18日,中大新能源纯电动客车年产5000台技改项目正式荣获国家工信部的报备批准,此举对于加快中大纯电动客车产业化步伐,促进中大汽车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反,此次外资品牌反应更加热烈。从丰田与宝马将共同在“电能驱动技术”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到雷克萨斯不断降低价位推出各色混动车型,再到宝马前两天高调宣布MINIE在中国两年实路测试报告的表态,都不难看出巨头在潜心研发产品和研究市场几年后,发力在即。
相对往年的红火一幕,今年车展上的新能源汽车整体冷清。值得关注的是,当丰田、雷克萨斯、奔驰、奥迪等国外品牌带来新款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和技术时,国内厂商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还是那几款老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