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绿色融合”为主题的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于6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银隆新能源作为新能源行业创新先锋受邀出席,参与探讨城市绿色出行的政策和措施,就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方法等问题出言献策。
本次活动由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系列活动、学术论坛、博览会、2017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和专项活动六大板块组成,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四千名嘉宾参加。6月5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中指出,希望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与各国同行一起,瞄准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携手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成果。
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开开幕式现场
银隆钛:领先技术助推绿色出行
6月5日下午,银隆新能源副总裁李贤能出席“企业助推绿色出行”研讨会并以“新能源汽车助推绿色智能交通”为主题发表演讲。
在个人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变的大趋势中,绿色出行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新能源技术的革新也带动了以绿色出行为导向的城市交通整体运营方案的发展。李贤能指出,围绕银隆从技术路线的选择、产业化布局乃至企业未来规划的发展脉络,打造从材料到电池以及向整车、充电桩覆盖的闭环产业链,一直是银隆成功抢占行业制高点的筹码。
银隆新能源副总裁李贤能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李贤能传递了一个观点,高效在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排位中,排名仅次于首位的安全,而新能源客车的综合运营效率也是银隆所最为看重的。他认为,在效率的比对上,新能源客车必须能够实现与传统客车1:1甚至超越其之上的运营效率。其次,动力电池技术在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耐高低温性能、安全性能以及能量密度等方面,均要适应新能源客车的发展所需。最后,必须具备优异的运营业绩,方可体现客车的价值所在。李贤能透露,银隆纯电动客车近年来在北京、邯郸、珠海等40多个城市开创的良好运营业绩,展现了钛酸锂电池的非凡实力。同时,银隆近年来研发成功的氢钛动力总成,运用技术融合与优势互补,为实现长续驶里程提供最为领先的技术支持。
公交优先效率为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在主题为“倡导绿色出行的政策和措施互动”的交流环节上,李贤能副总裁围绕如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行绿色出行系统发展等话题作了一番解答。
李贤能表示,银隆多年前曾就“如何打造更适合公交运营的公交车辆”这一话题与北京公交开展深入探讨,得出了如下结论。首要解决的是充电问题,传统慢充模式耗费时间量大,由此延伸的场地、调度、效率等连串问题,成为了业界的隐忧。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破解之道,在于借助银隆钛电池可以承受8C—10C高倍率充电的特点,实现一次充满电只需6—15分钟,在实际运用中只需利用交班时间“把这一趟的电补上,下一趟再交班再补”的方式,时间和场地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同时,银隆钛电池30年长循环使用寿命、高安全、耐宽温等特点,确保了客车可以适应北京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营,因此,北京公交对银隆钛电池的优势性能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银隆新能源副总裁李贤(右二)能在交流环节上讲话
第二,由于纯电动客车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比传统客车要高,因此在解决成本问题上,银隆引入了创新商业模式。李贤能表示,由于采用了领先的电池技术,可以确保新能源客车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高效运营,客户可以在10年内分期付款。同时,商业模式承诺了“零价供车、十年租赁、十年质保、整车替换、四方共赢”,免去用户的后顾之忧。
李贤能表示,公交在绿色出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我们的技术方案与商业模式,在这个问题上能够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
以“创新引领、绿色融合”为主题的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于6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银隆新能源作为新能源行业创新先锋受邀出席,参与探讨城市绿色出行的政策和措施,就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方法等问题出言献策。
2017年,清洁能源汽车成为两会期间屡次被提及的热词。带着对清洁能源车的用车感受和公众关注的政府对清洁能源汽车的扶持发展问题,《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的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王贺武。
2017年6月,江西上饶迎来汽车产业发展新动作,博能2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由博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饶客车)现有整车资质为基础进行产业升级,整合新能源客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资源,联合行业电池、电控合作伙伴投资建设,总投资30 86亿元。
如何完善标准体系引导企业生产更节能环保的纯电动汽车,方便消费者挑选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如何突破核心技术难点,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日前在北京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展上,海格客车展示出了最新产品——海悦。此款车型围绕着《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标准设计制造,是海格推出的第一代大数据智慧客车,目前已经投入量产并且销售,让我们看看这台车到底“安全”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