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目前怎样才能向前发展?如何实现商业化?何时才能进入百姓家?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的必然趋势,大家不能再犹豫,而中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和变速器等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缺乏关键技术,很难“超车”。而我国政府在推动充电站等方面的力度很大,在稀土、锂资源上不受外国制约,拥有自己的优势,所以中国汽车业应该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终极目标来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轻量化和低配置。
我国发展家用轿车的启示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以动力电池组为核心的整车结构设计,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但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之路,以及如何进入家庭,首先要从轿车进入家庭的经验来寻找启示。我国轿车进入家庭是从1984年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记得当时我在东风汽车公司参加家用轿车研讨会的时候,听到有关领导断定家用轿车不适合中国,中国不可能发展家用轿车,我当时就懵了,题目都不要了,会还怎么开?后来,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鼓励私人买车。直到2003年,家用轿车才开始比较迅速进入中国家庭,现在东中部地区已经基本达到了家庭轿车的目标,北京甚至都限购了。目前看,我国家用轿车基本已经达到饱和,社会已经承受不住了。
轿车进入家庭的20年历程启示我们,只有达到了汽车性能、价格要求和批量生产能力,以及基础设施要求,才基本具备进入家庭的条件。反观电动汽车当前的现状,很多方面远远没有达到以上条件,至今没有一款可以进入家庭的电动汽车,我想买都买不到。因此,我认为电动汽车进入家庭要比轿车进入家庭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推广私人电动汽车的三条路径
发展私人使用的电动汽车需要从汽车、环境和商业模式三个方向共同努力。第一,努力研发电动汽车整车。所谓整车,要含有车身和底盘,要按照电动汽车的特点进行设计。我们即将出台的纯电动汽车乘用车的技术标准要求:前轴负荷需超过55%;有一定的行李厢面积;通过碰撞实验。因此,车企在进一步抓紧关键技术攻关的前提下,需重点解决系统集成问题。例如电源系统包括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管理系统、充电系统等;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等;整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仪表、线速及其附件等,都要有产业化的供应体系。
第二,努力构建用车环境。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加紧充电系统的建设及标准的完善。打个比方,有一个电动汽车厂商要送我一辆车,我说对不起,我没法要,我家住四楼,停车位不够,也没有充电的设施。而且,外国的标准不一定适用中国,北京的标准也不一定适用于杭州,各地不同的用车环境和条件,决定了充电设施建设及标准设置的差异性。
第三,努力开发商业模式。私人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选择,要兼顾“四个一”:一个合适的车型,一个合适的技术路线,一个合适的使用地域,一个合适的使用群体。首先,要把技术路线选定。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到底是发展纯电动汽车,还是一般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次,要选好适用的车型。目前,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不具备做长途车的能力,坐出租车用也是不恰当的。因为,不是所有的车型都能当出租车的。杭州市前些年就有过一个教训,由于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经济比较富裕,当地政府在出租车换代的时候选了三款车,有红旗、帕萨特和索纳塔。可是,跑到四五十万公里以后,只有索纳塔没出问题。因为前两款车没有经过出租车运营的检验,而索纳塔在韩国通过了出租车运营的考验。相比较而言,纯电动汽车更适合做短距离的上下班代步工具。再次,要选好适用的区域。去年在上海开电动汽车国际研讨会的时候,我就指出,东北出了山海关以后,除了大连,基本不适合用纯电动汽车。为什么?天气太冷,电池发电能力就差。有些厂商忽悠说,他的车在零下40度能跑很远,把电池包起来就可以实现,但是这样成本就上去了,这根本不具推广价值。最后,要选好适用的人群。私人电动汽车一定是面向相对富裕的中产人群。这辆车应该是家庭拥有的第二辆车,当家庭成员上下班的时候可以用电动汽车,老年人上医院、上超市可以用电动汽车,而年轻人出去郊游,则还是用传统汽车。
电动汽车的重新设计
私人电动汽车本身现在有两个问题不可回避,一是它的续航里程。我是搞汽车设计的,内燃机汽车都是按500公里续航里程设计油箱的,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电动汽车搞到500公里续航里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它的短板。二是它的价格,在初期肯定是很贵的,需要补贴,需要大家忍受。在其它性能上一定要比现在的内燃机汽车要好,因为它的驾驶方便性、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一定要比原来的汽车好,不然就没法去推广,人们不愿意拿钱买一个很难用的东西。要求开车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开这个汽车了。
电动汽车的重新设计,现在通过改装的电动汽车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但开发一种车型,一般得用5年时间,使用期限是7年,也就是说一个全新的平台大概需要12年时间。为什么?他得构思,设计,大量地做实验定型,开发零部件,零部件完全都支撑再投入使用,过程中再解决它的维护、保养等问题,发现到底这个汽车哪儿容易出问题。因此研发一款真正能够用的电动汽车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大家要耐得住寂寞,更要很好地去研究。
这种思路我已经鼓吹三年了,现在还有点效果,东风公司已经开发了一款车,去年7月我已经看到样车了,并动员他们把车拿到展馆。此外,另一家民营公司的车基本已经进行了五轮评审,今年4月就可以下线,大概第一批生产100辆。这100辆车,就在当地跑3个月,要是没问题,7月份就将第二批500辆车直接发到意大利。现在,这款车不含电池是450公斤,由于锂电池选择的不同,满载是750公斤或者850公斤。这款车如果出来的话,有可能会进入家庭,因为它的定价在58800元到78000元之间。而比亚迪设计的一款电动汽车,我觉得有点不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光电池就800公斤,整车做下来有2.2吨。去年10月底,我第一次坐那款车,虽说续航里程能到800公里,但开起来很不爽,不像一个很灵活的汽车。同时,价格也是够惊人的,超过了36万元,我说你比奔驰还贵,哪有私人愿意购买?
今年电动汽车厂商将迎利好
我春节前碰到财政部一位同志,他透露,国家给你们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款发不下去,准备了五个亿,才拨了不到一个亿。我说没有那么多车,你补贴给谁?有人说政策不清楚,我总觉得我们的政策是足够的,尤其对于示范城市,那么多政策没有充分利用。
我想下一步车企应该在研发车型上多下功夫,政府要做好相关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要抓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关键技术、零部件、原料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不过,今年对于造车和造电池的厂商可能有个利好消息,因为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已经完成,甭管上一届是谁,他已拿到示范城市这个牌子,肯定希望继续做好,避免被别人替掉。
另外,在目前电动汽车热中,我们要时刻警惕浑水摸鱼的人。据我了解,许多手里资本充裕的房地产商与制造企业主,都想投资新能源汽车。但目前投向电池与整车制造环节的多,投向电机、电控系统的少。那些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的确并不缺钱,很容易找到人投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是这样。外界都看到电动汽车前景很好,都觉得应该及早介入,抓住机会,但其实这一过程中失败的几率更高,大部分企业都会失败。现在对于电动汽车的投资热,是有泡沫成分的。
从我研究电动汽车以来,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自1985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电动汽车确实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是产业化才刚刚起步。如果,把今年看作是私人电动汽车进入家庭的元年,从点上看,可能会有个别突破,但从面上讲,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国电动汽车目前怎样才能向前发展?如何实现商业化?何时才能进入百姓家?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的必然趋势,大家不能再犹豫,而中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和变速器等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缺乏关键技术,很难“超车”。
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争论已久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已经清晰。近日,《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发布。“纯电驱动”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
近期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其中之一是《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的正式公布。仔细研读可以发现,如果说业界对于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电动汽车还存有争议的话,这份规划摘要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纯电驱动”技术路线的战略。
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市场呢?钟发平表示,主要是因为制定发展纯电动车的政策是存在问题的,“老百姓不要,纯电动太贵,还要充电,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配套设施也不行,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得严重。”他如此表示。